半甲子紋身店  見證刺青的轉變

李瓊富為手繪後的圖樣上色。彫富刺青提供

【記者張保羅報導】在新莊中港路二八九號的巷弄裡,隱身著一家「彫富刺青」,泛黃的招牌背後,藏著悠久的歷史。彫富刺青由刺青師李瓊富於一九九二年成立,當時台灣大多數的刺青師傅都是地下營業,像彫富這樣掛招牌營業的刺青店很少見。

 李瓊富十六歲時從宜蘭來到新莊打拼,原先在針車工廠擔任技師,憑著對機械原理的好奇心,以及覺得刺青很傳神、夢想在人體上刺青的渴望,在多次碰壁、改良的過程中,發明出當時少見的刺青機,開始踏上刺青的行列。但台灣早期社會並不將刺青師視為可以養家糊口的職業,頂多當作興趣而已,所以一開始的客人多來自朋友之間互相介紹。後來李瓊富先後到了宜蘭、中和的紋身工作室執業。直到長子李志育出生一年後才重新回到新莊,並成立彫富刺青,一刺就是三十年。

 過去台灣媒體時常將刺青與黑社會、犯罪等字眼連結,使得大眾對於刺青懷有負面印象。但李瓊富熱愛刺青的心從未減卻,在半甲子的時間以來,藝人刺青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進而影響大眾對刺青的觀感,開始認為刺青是件很時尚的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王陽明。李瓊富表示過去客人來刺青,多半會擔心衣袖無法遮住,而選擇不紋整隻手臂,但王陽明卻將手臂至肩膀三分之二的部分刺成「七分胛」,風靡一時,開始有不少客人找上李瓊富,想效仿王陽明,造成一股刺青風潮。

 有了名人加持,影響民眾對於刺青的意願,造就新莊一帶的刺青行也日趨興盛,李瓊富認為刺青店越來越多,代表大家對刺青接受度更高了,近年來甚至有不少父母帶著十七、十八歲的孩子來刺青。李瓊富表示雖然每一家刺青店的風格都不一樣,但看著各種類型的刺青店都能蓬勃發展,自己心裡還是替刺青藝術能有多元發展空間一事感到相當慶幸。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