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呂聿茹專題報導】新北市環保局引進AI技術,利用科技執法輔助擷取丟棄垃圾的片段。現AI技術仍在測試階段,希望日後準確率達九成,能夠大幅降低人工審閱監視器畫面的工時,有效取締亂丟垃圾。
AI技術如何運用?
新北市環境保護局清潔維護科股長鄭富元表示,現在的AI技術以家庭垃圾包取締為主,利用丟棄垃圾包的影像測試AI,讓AI學習辨識畫面。經AI技術辨認後,稽查人員將利用違規片段以車追人,鎖定車牌號碼去做相關處分。若違規的是行人,稽查人員會去現場做查訪,里長或附近民眾願意指認才有辦法做開罰。若監視器畫面較不清楚,就會直接安排人員埋伏在現場取締。鄭富元表示,民眾的個資有經過公文來往,請監理站授權車籍資料並提供權限才加以使用。

測試階段 鄭:勢在必行
目前的AI取締仍在測試階段,技術工程師持續在做軟體修正並反覆測試,約半年至一年會修正一版AI。最近一次測試結果,準確率落在六成五至七成,而第一次測試約五成九至六成。AI工程無法預測上線時間,修正後的測試結果並不一定會比上一次來的高。對於停損時限,鄭富元覺得此項AI技術勢在必行,透過慢慢修正提升準確率。
人力工時減少二十倍
每年取締垃圾包約幾千件,人工審閱過程會耗費相當大的人力,利用科技取締垃圾包丟棄能夠有效降低人力利用。AI上線前是用人工審閱,將監視器畫面導入電腦,再用人力去看有沒有人丟棄垃圾,接著把片段擷取出來並執行後續取締作業。其實監視器影像中有百分之七十都不會有人經過,而透過AI擷取片段,即使無法完全正確抓取亂丟垃圾的片段,都已經幫助人員省下七成的時間。目前系統可利用一分鐘就從二十分鐘的影片中抓取出亂丟垃圾片段,等於少了二十倍的工時。

伺服器串連提高成效
若AI取締能有效運行,後續希望能透過雲端串連,將監視器畫面直接連接至雲端伺服器。等於是把AI模組直接加進監視器,或是連動遠端的伺服器做判斷,可以直接判定垃圾取締,並及時回傳影片至稽查人員。鄭富元表示,預計AI判讀達到九成準確率才會開始實際運用,往後也希望能夠持續開發,偵測菸蒂或檳榔等較小型的垃圾丟棄。
後港里長邱冠豪:未了解
後港公園受任意棄置垃圾困擾近十年,經區公所、清潔隊及歷任里長合力巡邏控管,近兩個月才終於有所改善。後港里里長邱冠豪表示,目前對於AI取締技術未知,若日後有收到公文才會進行了解。對於此項取締技術,邱冠豪覺得為了環境清潔是好事,但對於檢舉開罰較不認同,還是希望多使用勸導單,請里民尊重社區衛生。

鄭富元表示,AI是輔助取締、提高效率,並非直接把髒亂點消滅。另外,一一一年八月新北市有提高處分的罰鍰,違規棄置垃圾將處新臺幣三千六百元至六千元罰鍰,若一年有兩次違規將會直接開罰六千元。邱冠豪也呼籲民眾不要亂丟垃圾,環境並非個人的,里民共同維持整潔才會住得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