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廁換新裝 美學入校園

昌隆國小學生開心與新廁所合影。昌隆國小老師蔡秀佳提供

【記者江品蓁專題報導】教育部於今年撥款三千多萬元補助新莊區「校園廁所改善計畫」,此次補助提供給新莊國中、中平國中、光華國小、丹鳳國小和昌平國小五校作為廁所修繕的費用支出,提供學生與師長更舒適的廁所環境。

舊式廁所安全問題多

 校園內的廁所由於興建期早,多數舊式廁所常有通風、採光不佳、台階設計高度差、如廁空間狹窄等情形,設備老舊未翻新也導致臭味瀰漫、廁間潮濕,也不易學童清掃。日積月累下,廁所環境無法維持乾淨,形成惡性循環,不少學生需要忍受惡臭或漏水等問題才能如廁,對此,新莊國中江同學表示,狹小的廁所空間很容易不小心「碰壁」,有些廁所偏僻又昏暗,令人害怕,而且設施老舊有安全上的問題,她就曾因門鎖打不開而差點被鎖住。另外,除汰舊換新,缺乏無障礙設施也是需要被重視的一環。

未翻新的校園廁所,地面磁磚已脫落。攝影/江品蓁

廁所改善結合師生創意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自民國一〇四年起以年度預算、結餘款及行政院特別統籌分配稅款辦理補助地方政府改善轄內學校老舊廁所問題,迄今約投入四十六億協助修繕,一一二年度預計改善六十二間校園廁所。

 國教署每年開放有改善廁所需求的學校提交申請至各縣市教育局處,由局處送至國教署進行核查,並優先補助屋齡廿年以上,且有設備老舊損壞、管線阻塞、通風採光不良等情形的廁所。

 申請通過的學校需遵守計畫修繕原則,除了機能改善,教育部也鼓勵設計規劃團隊與師生和社區居民共同討論廁所環境規劃,並融入美感教育,激盪創意構想,以培養學生美學涵養與感受。

昌隆國小在修建好的廁所旁設置作品簡介,供學生了解設計理念。攝影/江品蓁

作品在地化 融入校園

 新莊區昌隆國小聚賢樓廁所修繕計畫於民國一〇九年完工,校方請美術老師蔡秀佳發想與美術教育相關的靈感進行廁所重建設計,蔡秀佳以蒙德里安的抽象畫作品〈百老匯爵士樂〉、〈紅、黃、黑、灰、藍組合〉及〈紅、黃、藍的構成〉構思,使用馬賽克磁磚為材質,將藝術大師的作品概念由繁到簡進入校園,並設置作品解說看板,將廁所改建為具簡約美學、繽紛色彩的學習場域。蔡秀佳說明,她以蒙德里安的作品融入新莊在都市更新後「垂直水平」的街道意象,將作品在地化,更貼近學童們的生活。

昌隆國小結合蒙德里安作品設計新廁所。攝影/江品蓁

 蔡秀佳接著分享,美感教育的部分不只是要反映在實際的工程上,也要設計相關課程,讓師生共同參與計畫。這部分需要校方的腦力激盪,才能在豐富課程的同時,達到直接提供學童學習的方式,真正達到教育意義,而不是讓學童被動瀏覽。

持續爭取經費 儘速改善

 校園廁所修繕為中小型工程,一棟教學樓的廁所修建簡單分為前、後期兩部分,前期屬規劃、設計與討論,耗費半年至一年半不等,校方需與設計師討論想法的可行性,故花費時間較長,需要不斷的溝通才能將想法付諸。昌隆國小總務主任康志偉提到,有時美術老師的想法較為天馬行空,工程執行並不容易,需要與具備專業知識的設計師來回溝通,當初在這部分花了些時間,導致比預計完工時間延宕兩個月。

 康志偉也說到,經費撥款也是問題之一,廁所修繕工程分為設計規劃費與工程費,兩方面給付,且因申請的金額較大需要由中央嚴格審核,故經費申請至撥分款項也須等待半年,造成工程期被拉長,或需要等待核發的金額後,才可依金額數字著手開始規劃。對此,教育部也表示,國教署將持續向行政院爭取「專案經費」,以協助地方政府加速改善校園廁所環境。

 能否達到全臺校園廁所翻新,也與地方政府相關,期望地方主管機關編列相關年度預算,以加速改善師生使用廁所時的環境,使之更加友善舒適。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