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盧宥蓁專題報導】南新莊的西盛夜市已發展近卅年,每到週五晚上總是非常熱鬧。然而攤販壓在白線上營業、民眾排隊行列以及等餐機車佔到馬路中間的情況屢見不鮮,人車爭道,非常危險。對比同樣在南新莊的裕民市場,路中央禁止擺攤、特定時段封街,同樣熱鬧但安全許多。要改善西盛夜市交通亂象,是否可以參考裕民市場做法?
每逢週五晚 西盛交通亂


謐靜圖書館旁,有一個新莊在地美食寶庫——西盛街市場,它的範圍橫跨三里,白天有早市、週五晚上更有夜市,聚集許多週五限定的流動攤販,物美價廉、選擇眾多,深受在地人喜愛。常在週五晚上逛夜市的丹鳳高中陳同學就說:「如果這邊沒有夜市了,我會很困擾!」然而,陳同學也表示夜市交通混亂,行人走在裡面不太安全。
白線後的空間擠滿了流動攤販,且攤販後面通常沒有騎樓空間供行人步行。除了步行民眾,也有許多人騎機車逛夜市。攤販前等餐的機車暫停在路中間、排隊行列佔掉半條馬路的情況,大家早已見怪不怪。此外,不時還有行經西盛街的汽車加入這場交通混戰。首次來到西盛夜市的民眾劉信堂說:「這條街根本就是行人地獄!」
西盛街東段光榮里里長張湘琪表示,西盛市場的早市、午市都是固定攤販,平常白天人潮不會太密集。西盛街中段光和里里長林光燦也說,大家都習慣(夜市交通混亂)了,而且一個禮拜也只有一個晚上是這個情況。
裕民市場 秩序靠自治

同樣在南新莊發展超過卅年,鄰近捷運丹鳳站的裕民市場,則很不一樣。市場營業期間封街禁止汽車進入,騎車的民眾也有共識,若要購物,要將機車暫停於街道中央,下車採買,因此道路與攤商前都不會被機車堵住,行人暢行無阻。裕民市場魚販鄭清河說:「這邊的固定攤販都有加入自治會,(自治會)把交通控制的蠻好的。」
「我們自治會是義務的,在這邊做生意就一定要加入。」裕民市場自治會會長簡松模說。除交通管制,裕民市場自治會每天和攤商收五十元清潔費,用這筆經費集中收垃圾、還請清潔工、管理員,維持市場穩定秩序。另外,自治會也用盈餘成立公益基金,捐救護車、做公益。
自治會定期開會討論市場事務,也舉辦尾牙抽獎、旅遊等聯歡活動,聯繫市場社群情感,和裕民里辦公室關係良好,事務容易推行。封街時間、規範,就是由所有攤商經由自治會討論出來。裕民市場自治會已有超過廿年歷史,組織架構穩固、成員間情感聯繫強,對推動市場公共事務有共識。

西盛自治會 穩定社群待建立
二O二一年十二月西盛夜市自治會在新北市政府市場處的輔導下成立。自治會會長廖敏期說透過自治會群組,大家可以一起商量解決問題。廖敏期說:「自治會主要就是聯絡感情,也沒有收錢。」另外,市場處也會透過自治會跟攤商宣導政策、聯絡。然而沿西盛街詢問夜市攤商,仍有一些攤販不知道自治會的存在,或是知道自治會,但因為不理解自治會意義,覺得沒有加入必要。
廖敏期說,過去幾十年間西盛市場也曾經有過自治會,但因為凝聚力不夠、功能性不夠強而不了了之。直到二O一四年新北市市場處成立,欲重新納管新北市各級和攤販,才漸漸開始輔導各市場成立自治會,現在的西盛夜市自治會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此外,西盛市場橫跨三里,若要推動市場事務,需要同時與三里密切合作。
西盛夜市的攤販大多是流動攤販,且只有週五擺攤,而裕民市場每天的早市多為固定攤販,相較之下攤販間能相互交流的機會就有差異。另外,流動夜市的特性也會使西盛夜市更難建立涵蓋全部攤商的穩定社群。
新莊居民洪子懿提到,因為先天空間上的差異等因素,每個市場適合的管理模式不太一樣,自治會需要找到適合該地的運行模式。當今的西盛夜市自治會歷史尚淺,未來會如何發展仍有待觀察。

封街 談何容易
西盛街三十年老住民,同時也是裕民市場攤商的陳明顯大哥說,如果只是特定的時間封街是可以接受的,很多巷子跟其他條路,如隔壁的民安西路也都有通,影響不大。住在西盛街二十年的黃小姐則表示,如果封街能夠多少舒緩交通亂象,她贊同封街。
然而,提到西盛夜市封街可能性,隔壁民安西路的光明里里長廖榮裕,與西盛街裡的光和里長林光燦都認為不可能。
林光燦說:「西盛街雙邊都是住戶,一定會有人因為封街覺得不方便。」西盛夜市全區途經超過十條巷子,每條巷子裡面都是密集的住宅大樓、公寓,下班回家時間正好就是夜市營業時間,若是封街,恐引起民眾怨言。廖榮裕說:「民眾下班一定會要開車回家,出入口就在西盛街,不可能封。」
西盛街廣大住民數分散於三里,難以確認所有住民意願,還得考慮攤商是否有共識。此外,裕民市場只有一里,且住民較少。像裕民市場一樣實行交通管制對目前的西盛夜市來說,恐怕還有好一段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