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廟街都更的阻礙

人潮稀少的新莊廟街。攝影/陳文亭

【記者陳文亭報導】長達兩公里的新莊廟街,乘載著新莊三百多年的歷史,過去街道內廟宇林立、老店雲集,這裡有著說不完的新莊故事。然而隨著新莊其他地區的發展,商業、生活重心逐漸轉移,昔日的人潮就此被分散,當年的風華已經逝去,留下的只有破舊的老房以及乏人問津的空巷,新莊廟街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

逝去的新莊廟街昔日榮景

座落於大漢溪畔的新莊,是十八世紀末年船舶停靠、商品貨物進出的轉運站,也就此打開了新莊廟街的知名度,可惜十幾年後的今天 ,海上運輸需求的銳減,河港不再具有先天優勢,曾經取代艋舺成為一府二鹿三新莊,如今卻因頭前、副都心以及溫仔圳等重劃區的建立,帶走了原先新莊廟街的居民和顧客,只剩滿街的夾娃娃機。《新莊騷》創辦人梁勝欽表示,目前新莊廟街所有權多半屬於房東,店面未出租成功索性就放置娃娃機。可見昔日新莊的榮景已全然物是人非,門庭若市的景象成了過去式。

新莊居民眼中的都市更新

綜觀雙北其他富有歷史意義的舊式街區,像是三峽老街、深坑老街、大稻埕,其中耗時三十年的三峽老街都更案,便是公辦都更最成功的案例之一,新莊文衡里里長王慶順表示,新莊廟街未來若是施行都更計畫,就應該以三峽老街作為模板。不過由於新莊廟街涵蓋眾多歷史建物,包括二級古蹟廣福宮、三級古蹟武聖廟及慈祐宮等,如何在都更與保留歷史中取得平衡,成了新莊廟街邁往下一步的阻礙。

梁勝欽表示,由於上一輩子孫眾多,家產分配並非件容易的事,導致廟街內的老房所有權分配成為一大問題,再來居民與政府期望的改建又不盡相同,一個以住家為主,另一個則希望重振老街,因此討論起來格外複雜,大家索性也就望而卻步。而王慶順也提到,大部分居民並沒有很積極的態度,沒有特別想要都更,一來或許是不熟悉公辦都更的關係,二來也沒有人願意當領頭羊。

新莊廟街之於新莊人

梁勝欽回想起當時創辦雜誌的背景,說到為何要等到沒落時才高喊新莊廟街的文化意義,當年僅靠著人口紅利就能打出一片天。而在新莊生活三十年的他,卻從未接觸過關於新莊廟街的歷史背景,大部分的新莊人皆是如此。新莊廟街在地居民林先生表示,不太清楚這邊過往的發展。可見新莊廟街的沒落絕非偶然。承載新莊最早發展地區的新莊廟街,擁有豐厚的歷史與文化值得流傳,彷彿也是台灣社會這些年來的縮影,也與新莊人甚至全台國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需要大家共同守護。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