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廖苑淳專題報導】位於新莊中正路巷子內的輔大工商城,是工廠和民宅的聚集地。在這個老舊工商社區裡,有一大面透明落地窗的「鐵森林排練空間」,除了提供各種領域的表演者創作和演練空間,也讓工商城有了新的活力。
鐵工廠裡的溫柔空間
鐵森林排練空間的創辦人林唐聿和林子堯是一對年輕夫妻,林唐聿是劇場人,林子堯則是攝影師,兩人的工作都得四處排練、接案。林唐聿感受到奔波的不便,又因為當時懷孕,希望能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場地,因此萌生了經營排練空間的想法,除了自用以外,也提供其他劇團一個排演的空間。
二〇一七年時,鐵森林的一樓是林唐聿公公經營的鐵工廠,二、三樓則是未出租的閒置空間,林唐聿和林子堯便將這兩層樓租下來。因為過去曾租給美商公司,內部是一間間的辦公室,剛好適合小型劇團使用。兩人決定不更動原有的格局,將二樓規劃成三間排練教室,三樓則是寬敞的排練場。
二〇二〇至二〇二一年,鐵森林因為疫情曾兩度暫停營運。二〇二一年年底,林唐聿的公公退休,鐵工廠停止營業,林唐聿和林子堯鼓足勇氣貸款、找廠商,將一樓租下來,歷時五個月,終於在二〇二二年四月完成一樓的改造,將鐵工廠變成有模有樣的表演場地。
劇場人的避風港
五年前鐵森林誕生前,林唐聿曾經是一位四處奔波的劇場人。從學生時就開始在台北各處找空間排練,甚至曾到國父紀念館外的空地,狼狽地在風中排戲。林唐聿表示,專業、大型的排練空間不適合人數少的小劇團,小型的排練空間則分散各地且品質參差不齊。經費有限的表演者或小型團隊,難以用便宜的價格找到品質良好的排練空間,常常到處流浪。
正因為林唐聿深知劇場人的辛苦,她在經營排練空間時,細心考量各種劇團的需求。例如:當其他排練空間只有空空的一間房間,林唐聿則另外提供椅子、道具箱(cube),讓劇團只需要帶小道具來排練;而演員在排戲時,身體可能需要貼在地板上,所以林唐聿堅持每天親自打掃所有排練空間,讓每一位來到鐵森林的人都能在乾淨的場地排戲。林唐聿表示,希望大家來鐵森林時,感受得到「這裡是劇場人開的」。
從鐵森林成立初期至今都持續到鐵森林排練、看表演的貳作劇團團長潘品丰說,鐵森林最特別的地方是空間,因為鐵森林有許多間不同的教室,同一時間可能有很多劇團在排練,在創作時有機會和其他劇團進行交流。他也說,因為林唐聿知道劇團需要什麼,所以她可以提供給來的人需要的東西,這些溫暖和親近的感受,會讓人喜歡這個地方。林唐聿表示,很感謝這些不斷來到鐵森林的朋友,也希望透過使用過排練空間的人們給予回饋,在空間設計上慢慢進步,讓鐵森林愈來愈好。
然而,鐵森林的善意仍然受到了現實的考驗。因為鐵森林不是以盈利為主要目標,有時旺季能小賺一點,而一般時期只能收支平衡,淡季甚至收入不夠付房租。林唐聿和林子堯平時在外接案,補貼經營鐵森林的費用,然而疫情肆虐時,劇場圈許多工作停擺。那陣子林唐聿為了支付鐵森林的房租,每天跟著婆婆到市場賣菜,工作完就有現金可拿。出社會之後一直在劇場工作的林唐聿,第一次嚐到領穩定薪水的踏實滋味,也差點放棄經營鐵森林。林唐聿笑說,那段時期,她真的快要投入資本主義的懷抱了!
故事從鐵森林開始
雖然經營過程辛苦,面對現實,內心也有許多拉扯,林唐聿和林子堯卻沒有放棄。林唐聿說,「當時真的很單純,就是覺得大家不用再漂泊了。」然而,一個個找上門的客人,讓鐵森林不僅僅是劇場人的小天地,也有舞者、樂團、攝影師、拍片的學生、辦展覽的人到來。形形色色的人們,在鐵森林留下了屬於他們的記憶。林唐聿很開心能讓不同劇團、不同領域、甚至不同生活圈的人有所交流,即使意見不合也沒有關係。「因為是在排練場,是一切都未成定局的地方,所以什麼都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