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廖苑淳報導】漂書是一項源自於歐洲的文化,大眾可以捐贈書籍到漂書站,成為「放漂人」,而對漂書箱內的書籍有興趣的「漂書人」,則可以將書帶回家閱讀,並在閱讀完畢後再將書籍放回漂書箱,讓書傳到更多人手上。新北市立圖書館與新北市文化基金會於二〇二二年十一月合作推出「新北漂書識別系統改造計畫」,希望透過改造新北過去的漂書系統,讓更多人認識並參與漂書活動。
新北市政府於二〇一三年發起「I read you 新北漂書活動」,在公共場域放置漂書箱,鼓勵民眾分享愛書,期望提升大眾的閱讀風氣。然而漂書活動經過多年施行後,有些漂書箱已變得老舊,或是很少人前往放漂書籍,漂書成效不佳。例如新莊捷運站內的漂書箱目前空空如也,沒有書籍可拿取。
在進行新式漂書箱計畫前,新北市文化基金會進行了田野調查。發現許多民眾並沒有注意到漂書箱、不知道漂書活動的含意及運作方式,因此展開漂書箱的改造計畫。
新北市文化基金會執行秘書張雅淨表示,新式漂書箱的第一個要點是影像識別,要讓大眾看得到漂書箱,才能引起民眾的好奇與認識;新式漂書箱增加了不同尺寸書籍的收納方式,並提高展示性,讓民眾能一眼看到書籍的正面。另外,在漂書流程介紹的部分,新式漂書箱也以簡單的文字和插圖,提供一目了然的說明。
張雅淨說,漂書和借書最大的不同就是自由,可以自由決定還書的時間,還能在漂書網站上分享讀書心得,和其他漂書人互動、傳遞彼此的想法。雖然新北市圖書館有專人定期前往清理、補充各個漂書箱內的書籍,但漂書人忘記還書的可能性仍然無法避免。張雅淨表示,漂書的循環仰賴漂書人一同努力維護,只要漂書的機制有在運作,書籍就會不斷流動,數量也會持續增加。
新北市文化基金會於十一月八日公開「新北漂書識別系統改造計畫」主視覺,結合五條新北美學廊帶,包括府中美學、古蹟文化、茶山文化、三鶯文化及礦業文化,希望透過散布各地的漂書箱,展現在地特色。並於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一月陸續進行漂書箱箱體及漂書系統網站的更新,期望讓更多人加入漂書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