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港慈惠堂 塭仔圳保留的信仰

通往後港慈惠堂的道路。攝影/謝婷伊

【記者謝婷伊專題報導】塭仔圳重劃區以中正路為界共分兩區,以北為第一區,以南為第二區。目前已全數拆遷完畢,並封閉重劃區域。後港慈惠堂是屬於第二區唯一保留的宗教專區,周圍的住戶早已搬離重劃區,目前開放新樹路一一三巷提供民眾進出後港慈惠堂。

擔心拆遷 申請寺廟登記

塭仔圳的拆遷期程從民國一一〇年三月五日,進行到一一一年二月底。新北市地政局重劃科科員林家瑋表示,由於後港慈惠堂已完成內政部的寺廟登記,因此不會被劃入重劃範圍,得以保留。後港慈惠堂主任委員李蔡素美表示,由於塭仔圳重劃區已討論了幾十年,當初早已預料可能會面臨拆遷,才選擇盡快完成登記。而重劃區內過去有許多未登記的大小公廟,地政局除了給予補償外,也提供將近一年的時間讓這些公廟遷離重劃區。

後港慈惠堂周圍過去為農地及住宅區,許多佃農居住於此,目前周圍的住戶皆已遷離。李蔡素美表示,許多住戶在找尋新住所時,因鄰近地區的房價高昂,導致原本居住在一起的家人,為了減輕房價負擔,不得不分開居住,「本來兄弟都住在一起,現在有的搬到民安路,有的在中原路,甚至有的還搬到林口跟龜山。」

重劃後的後港慈惠堂周邊

在慈惠堂周邊被拆除後,仍保留一條道路讓信眾前往,沿途有一盞盞的燈籠,李蔡素美形容,在夜裡開燈後很像一條龍。約於民國一一三年,該區預計實施電纜地下化,需要將燈籠撤除,因此會在廟宇的二樓架設兩百多盞燈籠,每到晚上六點會自動開啟,讓後港慈惠堂在夜晚的新莊相當顯眼。

未來在後港慈惠堂周圍會設置鄰里公園兼兒童遊樂場,慈惠堂北邊的塔寮坑溪,也將延著溪流兩岸延伸成公園用地;南邊劃設為國中及國小用地。李蔡素美認為這樣的規劃讓慈惠堂不會被高樓大廈遮蔽,但因規劃建設公園並種植樹木的緣故,會禁止汽車進入慈惠堂正門前的路,將使進香、堂慶等活動都較為不便,因此經過協商後,決定再研議樹木種植的地點。

期待越來越多人「聞香而來」

李蔡素美認為以後有學校在慈惠堂附近,可以吸引學生前來,「曾經有學生來這裡拜拜之後,回去跟阿嬤說:『這邊有一間好大的廟喔!』繼而吸引其他人來慈惠堂。」後港慈惠堂常務委員張朝杙表示,許多廟宇會與附近學校互動,例如學校的表演團體,在廟會時就可以有演出的機會,增添熱鬧的氣氛。

當塭仔圳重劃區落成後,勢必吸引許多住戶或生意人遷入,李蔡素美認為,到時候民眾要進到慈惠堂將更方便,希望越來越多人能夠「聞香而來」,目前後港慈惠堂已成功申請用於觀光或文化景點的棕色指示牌,標示於新樹路的紅綠燈上,方便民眾認路。張朝杙表示,希望能透過重劃區進行道路規劃時,申請以慈惠堂或母娘來命名連接後港慈惠堂的道路,除了讓更多人認識後港慈惠堂外,也讓傳統的信仰文化得以在塭仔圳持續傳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