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共融遊戲場在新莊

【記者余逸安攝影報導】新北市政府自二〇一九年起,推動「公園全齡化或特色共融遊戲場改善計畫」,將許多公園的老舊罐頭遊具更新,打造全新的共融遊戲場。

共融遊戲場的概念來自歐美國家,意指在遊戲空間中設置多元、不同挑戰程度的遊具,以滿足不同年齡、能力及需求的孩童,且場內主要動線須提供無障礙路徑,讓輪椅使用者也能親近遊樂設施。

目前新莊區已設置十幾座共融遊戲場,本文以頭前運動公園及龍鳳公園為例,介紹共融遊戲場的特色。

頭前運動公園以「樹梢觀察站」為主題,打造全新遊具。
以螺旋式走道為主體,讓孩童一步步登上「樹梢」。
走道的終點為滑梯,增添遊具趣味性。
「樹梢觀察站」使用軟木塊作為鋪面,提高孩童玩樂的安全性。
但因鋪面的塊狀特性而容易夾藏雜物,也需注意孩童可能的誤食風險。
遊具邊緣以橡膠軟墊包覆,走道欄杆也加裝防護網,確保孩童玩耍的安全性。
沙坑區放置小桶子等遊具,增添孩童玩沙樂趣。
在沙坑設計「沙桌區」,讓使用輪椅的孩童也能一同玩沙,是共融遊戲場的一大特色。
沙坑區旁的沖水區設計不同高度的水龍頭供孩童使用,並鋪設排水格柵加強排水。
設計「原木探險區」,讓不同年齡的孩童都有機會挑戰自我,在平衡木中找到樂趣。
可多人遊玩的彈跳床,是遊戲場的熱門設施之一。
十五歲以上的青少年能在「天梯體能組」挑戰極限,實現「PLAY FOR ALL」的精神。
除了體能設施,共融遊戲場也設置感官設施(例如:鐵琴)讓孩童敲擊奏樂。
頭前公園遊戲場以止滑的藍色鋪面區分出主要動線,並以枝葉圖案呼應遊戲場主題。
滑梯周圍綠色部分則為柔軟的人工草皮,增添孩童在嬉鬧追逐的安全性。
遊具以滑梯、攀爬網等構造組成,打造專屬孩童的「冒險島」。
遊具旁的沙堆有專人定時清理,維持整潔也保護孩童安全。
鳥巢式鞦韆可讓孩童躺、坐,甚至可多人同樂,增加刺激度也培養孩童人際互動能力。
大型攀爬架以直覺性的使用方式設計,不只讓孩童能自由攀爬,也培養其運動能力。
每項設施旁都設有以圖文告示牌,並加註注音,讓孩童理解文字並學習遵守規則。
共融式遊戲場以公平、融合等為主要精神,但禁止寵物進入,這點則與一般公園無異。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