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頁!民安版畫傳承新新篇章

老師指導學生版畫創作。蔡宗翰提供

【記者張珈瑄專題報導】民安國小與版畫的淵源起源於民國七十四年,至今已有三十多年歷史。當時於民安國小任教的老師張鴻煜在師大進修後,將版畫帶入校園,隨後接連有四位老師,林昭安、王振泰、吳鴻滄、蕭達憶投入民安國小的版畫推廣,並極力向校方爭取壓印機。

由於版畫技術需要靠「人」手把手教學、傳承,因此早期並不盛行,全國性的比賽也較少。被譽為臺灣現代版畫之父的廖修平在國外進修後將當代版畫引進台灣。起初幾位開創版畫教學的老師離開民安國小後,也陸續在台南、彰化等地推廣,本身為美術老師的輔導主任蔡宗翰說,自己也會在寒暑假回到故鄉嘉義進行版畫教學。

六年的版畫技藝課程

一〇三年王振泰在民安國小退休,蔡宗翰建議學校聘請王振泰回學校擔任駐校藝術家,留在學校傳授版畫技術。在授課時其他老師則隨班一起學習如何教授版畫,雖然中間因師資傳承而有技術上的斷層,但是整體對於版畫的大概念皆不曾改變。

民安國小是全國唯一一到六年級皆有規畫版畫課程的學校,並依照不同年級安排適當課程,如一年級會希望與校園結合,因此安排學生如何用植物去做拓印;二、三年級強調剪刀的運用,在紙上剪形狀,用拍打或者疊加的方式進行拓印;四年級採用石膏板,因石膏可吸水,用蠟筆作畫後會油水分離,可印出圖案;五、六年級則是運用雕刻刀在板子上刻出凹、凸線,再印出圖案。

關於民安不成立美術班的原因,蔡宗翰表示就現實面來看學校目前教室量能不足,要提供完善的美術教學需有專業的科任教室。過去美術領域受到的重視較少,直到近幾年大環境開始注重美感,才陸續有美術班需求的聲音出現。從小就讀美術班的蔡宗翰認為,美術班受惠的並不是全校學生,反倒是期待像民安版畫教學一樣,全校學生都能有完整的版畫操作經驗。

師生的攜手傳承

民安國小每年參加比賽皆有亮眼成績,就學生美展來說,民安國小曾在一〇七學年度新北市市賽有九件作品獲獎,其中六件作品送審全國賽,並有五件作品在全國賽中脫穎而出,皆獲得佳作以上的成績。

蔡宗翰發現六年級的陳又瑄對於版畫創作頗有天分,便邀請她參加今年度全國學生美展,榮獲佳作。陳又瑄的參賽作品為「石虎的眼淚」。她前後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利用午休到蔡宗翰辦公室創作,過程中由於石虎的面部細節較多,陳又瑄對於自己的畫不滿意,來來回回修改多次。

擔任指導老師的蔡宗翰肯定陳又瑄的表現,而陳又瑄也覺得非常開心能獲得新北市西區第二名,再進到全國賽。陳又瑄認為版畫雖然步驟繁複,卻能多次拓印出圖案,覺得相當特別,也因此從版畫中找到對於藝術的興趣,未來想往美術方向前進。

民安國小目前也持續培養新進老師的版畫專長,提高版畫教學發展的穩定性,近來也成為新北市藝術深耕特色學校,更於一〇七年協辦第一屆全國迷你版畫展。民安國小在版畫的貢獻眾人有目共睹,師生們源源不絕的創作也傳承了這項藝術技法,為版畫歷史帶來新篇章。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