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昱萱報導】小波是由流浪犬所生,曾被棄養兩次,後來老師將其收編,並在二〇一八年兒童節由校長辦理小波入學儀式,讓牠早上留在校園,晚上會輪流由老師帶回家。老師們會教導小波如何穩定自身情緒和陪伴學生,並藉由學生與小波互動來減少對動物的恐懼。
小波作為伴讀、伴遊犬,每天固定在美勞教室旁聽,下課時學生會與小波玩,老師們更適時引導學生與動物相處的正確觀念;作為守護犬,老師會帶著小波上山場勘,觀測天氣與場地安全,並讓小波爬山時走在前方,為幼童軍帶路,保護他們的安危。
除此之外,小波的觀察力敏銳,能給予安慰和照顧他人情緒。曾有學生因處於高壓家庭環境、甚至面臨家暴,而產生嚴重心理創傷,在得知學生喜歡狗後,輔導老師帶小波和學生玩,中午讓學生陪小波散步、餵食,當小波看到學生難過時,會默默待在身邊,而輔導老師藉此以小波來開啟話題,走進學生心房。
動物生命教育現為學校所關注的議題,透過小波來教導學生如何與動物相處,讓他們了解在外遇到浪貓、浪狗時如何保護自己。教務組長涂芸菱也希望學生與小波建立情感時,學會愛護動物、尊重動物生命,未來發展為人類、動物共存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