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衛生所 打造高齡友善環境

陳成馨利用彈繩梯訓練長者平衡感。新莊區衛生所提供

【記者張乃宣專題報導】「高齡友善城市計畫」為國民健康署於二〇一〇年所推出,為呼應世界衛生組織倡議之「活躍老化」及「高齡友善城市」概念,以「敬老、親老、無礙、暢行、安居、連通、康健、不老」等八大面向為基礎,期望將臺灣打造成為高齡友善社會。

新莊推動高齡友善化

新莊區衛生所加入計畫的第一年已籌劃許多活動,除了開設各種小班制的運動課程外,也和董事基金會、景康醫藥基金會合作辦理講座,教導長者正確的營養、醫療觀念。樂齡健身教練游宏義說:「除了身體機能上的訓練,我們也會帶一些認知的活動,培養長者的反應及判斷力,進而預防失智失能。」十月起更是和新莊多處健身房、運動中心合作,長者不一定要來衛生所運動也能集點換禮品,讓運動更加貼近長者的日常生活,參與的長者數量也有明顯提升。

獨居長者不再是資訊弱勢

高齡友善城市計畫新莊區承辦人王政皓發現,以往來參與課程的長者都是相同一群人,因此向社會局索取獨居長者的名單,並逐一聯絡,邀請他們來參與活動課程。王政皓表示,獨居長者多為資訊弱勢,他們身邊都沒有年輕的晚輩,所以平常獲取資訊的管道也比較狹隘。

王政皓說:「我們會盡量避免獨居長者被標籤化,和聯絡一般長者的態度相同,並提供他們更多的資訊。除了運動課程資訊外,我們會提醒他們還有哪些健康檢查還沒做、哪些預防針還沒打,甚至也會跟消防隊合作,請他們去查詢長者住處是否有安裝火災助警器。」在逐一聯絡獨居長者後,來衛生所上運動訓練課程的獨居長者已佔學生人數的一半,成功讓他們走出戶外運動。

出門上課除了能讓長者養成正確運動的習慣外,也提供獨居長者能夠和人互動的環境。樂齡運動指導教練陳成馨說:「我的學生很多都是在課堂上慢慢變成朋友,也會互相鼓勵、督促已起來上運動課。」王政皓也表示:「這次多聯絡了獨居長者,是想創造一個能讓來自不同背景的長者共融的環境,讓他們可以交到朋友,未來也會更願意出來一起運動。」

實踐高齡友善城市

國民健康署所推動的高齡友善城市計畫,最主要的精神為「在地老化」,即當地的高齡長者能不去醫院、安養機構等地,而是好好控制慢性病、培養良好的健康習慣,能夠在家中健康終老。計畫內容除了反應在地老化的精神外,主軸亦包含將城市中的交通、居住建設,打造成適合長者行動或居住的無障礙空間。

王政皓表示,對於高齡友善城市計畫,衛生單位能夠配合的項目有限,大部分著重於長者的身體健康方面,各式無障礙、住宅、交通等設施,皆不是衛生單位負責的範疇。「比如說新莊有許多道路非常擁擠,年輕人走路可能都會覺得困難,更何況是對於高齡長者,或是坐輪椅的長者,都是非常不友善的。這是我執行計劃這一年來感到有些遺憾的地方。」王政皓說。

王政皓提及,要完成計畫的八大面向,其實是需要聯合各個局處才能夠實現。他說:「期望未來能夠和各個相關單位互相配合,一起推動這個計畫,真的把我們的城市變成一個高齡友善城市的樣子。」今年度國民健康署所委辦新莊區的高齡友善城市計畫已經結束,未來新莊衛生所規劃通過國民監管所委員實地考核,取得高齡友善機構認證,成為國民健康署認定對高齡長者友善的機構,即可獨立運作,持續舉辦相關課程及活動,替新莊區長者提供各式服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