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淳的月琴創作《新妝》

張雅淳於2022彩繪修護特展演唱。張雅淳的島歌日誌提供

【記者李季芸專題報導】歌手張雅淳童年時常與愛歌唱的爸爸一同唱歌,又因為從小家裡說台語,讓她特別愛台語老歌。然而張雅淳雖然喜愛歌唱,在求學過程中卻因時間與金錢因素,遲遲沒有合適的機會學習歌唱、樂器等才藝,直至出社會後才一圓歌手夢。

結合興趣與才能

從小張雅淳就喜歡聽各民族的音樂,觀察到許多日本歌手都使用三味線、三線自彈自唱,認為這類樂器樂風自由,又可以結合民俗,因此開始學習三線並創作台語歌謠。二〇一四年時張雅淳遇到了製作人柯智豪,建議她使用台灣戲曲、民謠說唱時常使用到的月琴彈奏台語歌。柯智豪說:「月琴有一層台灣的文化連結,雅淳的才華連結上豐沛的台灣文化可以更加立體,希望她適合的不只是台語。」自此開啟了張雅淳的月琴之路。

二〇一九年,張雅淳認識了唸歌老師楊秀卿。張雅淳說:「唸歌就像在講故事。」唸歌以「唸台語」配上簡單的旋律呈現一個故事,這也影響到了張雅淳的創作,使她的歌曲偏向民謠的唱法。

黃昏的新莊提供靈感

張雅淳高中時搬至新莊,她說:「剛搬過來的時候在發展工業區,就覺得新莊怎麼都是工廠?房子看起來沒有特色。」開始創作後有機會到處旅遊,深入走訪新莊才有了不同的想法。二〇一六年張雅淳受新莊海山里老厝邊麵攤的老闆簡文仁邀請前去表演,當時正值黃昏,街道在夕陽的映照下呈現古老的氛圍,讓張雅淳寫下了歌詞的第一句:「日暮新莊街,緩緩老狗行」,萌生創作《新妝》的念頭,希望能帶領聽眾回到百年前的新莊。

確定創作的想法後,張雅淳四處查詢新莊的故事,也想起了回憶中的「新莊大拜拜」,作為歌詞發想。新莊地藏庵舉辦的遶境活動俗稱新莊大拜拜,自一九一二年起舉辦,至今已是新莊最具代表性的民俗信仰活動。張雅淳說:「當時以為是普通的拜拜,後來才知道是新莊的習俗。也知道了新莊是官將首的發源,是這些特色結合而成為新莊。」

內向個性 造就歌曲

張雅淳自認內向,有時身旁很熱鬧,自己內心卻很寂寞;也很喜歡天馬行空地想像:「去到古色古香的地方,會幻想古代女生在那個環境下會是怎樣?會不會有個女子看到新莊在大拜拜,到處都很熱鬧,但是她在等待情人。」

這樣的個性讓張雅淳創作出感動人心的歌詞。「鑼鼓噯仔響,新莊大鬧熱。夜深沉,彩紙滿天飛。萬人紛沓,我心在別境。吹著風的腳手已經冷吱吱,看著黃旗花紙燈,車水馬龍,又是無眠獨相思。」歌詞中描寫了新莊大拜拜的繁華與熱鬧,女子卻獨自思念著情人,頗有以喜襯悲之感。此段同時也是張雅淳最滿意的段落,「彩紙、夜晚、黃旗花紙燈,有畫面感應該還不錯。」

張雅淳表示,希望藉由這首歌,讓聽眾想像新莊從前的模樣,憶起台灣的傳統文化、看見土地之美。柯智豪也說,《新妝》是最能體現雅淳細膩的觀察與文字的作品,第一次聽到便下定決心,排除萬難也要跟她一起製作一張唱片,「這樣好的故事不能只有我聽到。」

張雅淳於二〇二〇年推出首張專輯《我住在一個島上》,集結之前的作品與製作人的編曲,把島上的生活唱成歌。未來張雅淳也會持續創作富有台灣味的歌曲,呼應她的粉絲專頁名稱:「張雅淳的島歌日誌」。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