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芷馨專題報導】過去公園內充滿「罐頭遊具」,一眼望去幾乎都是制式低矮溜滑梯、搖搖馬以及蹺蹺板,單一化的遊具設計侷限遊玩的年齡層,年紀稍大的孩童會認為遊具不夠有挑戰性而興趣缺缺。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發現問題後,便積極與政府機關遊說,為孩童爭取更符合身心發展的遊戲空間。
特公盟 提倡特色公園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以下簡稱特公盟)是由一群關心孩童遊戲權的家長組成,主要倡議特色公園改建,滿足孩童的遊戲需求。特公盟新北市召集人鍾欣潔表示,舊式公園低矮罐頭遊具皆是複製貼上,每座公園遊具都大致相同,而特色公園則提高遊戲場的挑戰性、冒險性,並融入更多自然素材,如礫石、沙坑等等,提升公園的趣味性。
市政府一〇六年起開始推動特色共融遊戲場改建,希望讓所有年齡層的孩童,甚至身障孩童都可以一起玩,例如:新莊的頭前運動公園、龍鳳公園以及後港新公園等就是屬於共融公園。頭前運動公園交通方便,園內設有三層樓高的樹梢觀察站,可以培養孩童自我探索能力,也設有適合十五歲以上大孩子遊玩的天梯體能組。
然而在推動將舊公園改建成特色公園時,也曾遇到阻礙。鍾欣潔說:「曾遇過一些里長對特色公園接受度較低,里長會覺得改建後的高滑梯對孩童不安全,雖然里長的出發點是良善的,但孩子的需求並不是如此。」其實孩童們非常喜愛沙坑,特公盟也持續推動改建,但就遇過居民、里長反映怕寵物會進去便溺,環境衛生上較難管理,對此特公盟也制定配套措施,如沙坑做圍欄柵門控管,讓民眾比較放心。
治安死角 後港新公園改建
後港新公園位於後港一路與民安路交界,附近多是住宅區,也是南新莊居民休憩好去處。過去公園遊具區蓋在斜坡上四周都是牆的封閉空間,視線不良加上遊民會定居此地,除了產生環境惡臭問題,安全性也是一項隱憂,導致許多家長以及孩童不敢靠近。
新莊居民林源浩居住在後港一路,時常帶孩子去附近公園遊玩。他發現公園問題後先是在新莊人社團反映,發現有許多居民同樣對公園安全有疑慮,便向相關單位人員陳情,其中議員蔡健棠有做回覆,後續也陪同市政府、區公所人員一同場勘。經過一連串的努力,後港新公園於二〇二二年初改建完成,除了增設共融遊具外,也設立健體設施供老年人使用,屬於完整的共融式公園。
林源浩說:「改建後遊具區變成開放空間,安全措施都得到很大的改善,除了沒有治安死角,也讓公園更有人氣,不像以往沒什麼人去使用。」而新式共融遊具十分豐富,除了大滑梯外,轉盤也十分受孩童喜愛,每到傍晚都會湧入人潮。
腹地不足 衛星公園計劃
興建特色公園時,腹地大小會決定遊具的豐富性。二〇二二年初整修完的龍鳳公園、頭前運動公園,分別位於南北新莊,兩者正是因為腹地面積大,設有多元化的特色遊具。
但並不是每個區域都有足夠的腹地可以設立多樣化的遊具。對此,特公盟提出衛星公園計劃,盤點區域附近三至五座公園,改建時會盡量避免設施重複,附近居民可以自行選擇想去哪,以此達到遊具豐富性。新莊地區在改建公園時也會多座一起改,類似衛星公園概念。
林源浩表示,今年有感受到南新莊增加許多特色公園,可是那些公園的綠地小,無法讓孩子去體驗踢足球、玩飛盤等需要大空間的活動,十分可惜。「南新莊雖然有較大的龍鳳公園,比較可惜是沒有停車場較不方便,實際走訪也有類似水溝阻礙,不適合玩球。有時候都很羨慕北新莊的公園,能夠擁有大綠地供孩子跑跳。」林源浩說道。
給新莊居民更多休憩空間選擇
當時後港新公園爭取改建時,蔡健棠也有參與,他也十分關注新莊休憩空間議題。蔡健棠表示,已經爭取在龍安路興建第二運動中心,期望未來能造福南新莊居民。另外也推動整建大漢溪旁自行車道,連結八里、大溪等地,市民朋友都可以去騎腳踏車散心。
「許孩子一個永續的遊戲城市」是特公盟的願景,擁有一定挑戰程度設施的公園,才能確保孩童的身心健全發展,落實遊戲權。特公盟也持續在推動公共遊戲場改造,讓孩子們的童年都能擁有歡笑聲,對公園留下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