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綠精靈 攜手守護中港大排

學生作為「都市綠精靈」,一起守護中港大排。高櫻芷提供

【記者林昱萱專題報導】思賢國小附幼去年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獎「金質獎」,以「LOVE在思賢好/清/溪」為主題,將課程以帶領孩子觀察中港大排及校內生態池為主,並讓學生擔任小小導覽員,由老師協助練習導覽,此外,孩子們也與前區長林煌源簽署「都市綠精靈」宣言,承諾守護中港大排環境。

從校園再到戶外生態

近幾年在陸續增班和老師的情況下,思賢附幼開始嘗試課程轉型,學校申請了「學前程式教育種子教師培訓共備社群」,老師們透過共備分享的方式,共同討論教學方案和分享教學經驗,再從中觀察每個班級適合什麼樣的教學課程,最後安排校園及戶外生態課程,而為了教學上的準備,老師們會實際到中港大排踏查,或者是由自然老師帶領各班老師認識校內生態。

老師們帶孩子參觀校園內的生態池,觀察動植物的變化。之後也帶著孩子探索中港大排,並發掘其中有些特別之處,如陸橋上會有美人魚和恐龍的壁畫、出現大小白鷺和水生植物。老師陳韋伶表示,雖然校園臨近中港大排,但去的機會少,學生也不太了解周遭環境。透過生態課程,提升孩子觀察生態的能力,主動去關心周遭事物。

老師們幫助孩子練習導覽,在課堂中拋出開放性問題,來累積口語能力以及思考能力,比如為何要有中港大排;帶孩子們聽專業導覽,學習解說方式,比如練習適當音量、語調起伏,而後再加以譬喻、擬人化讓他們對導覽內容印象深刻。最後孩子試著開始表達自己的看法、提出與解決問題,比如發現到中港大排的逃生梯被植物纏住,如果淹水了民眾怎麼逃生;或者大排只有植物解說牌,能否加入小白鷺解說牌等等,為解決這些問題,師生們一同尋求前區長協助,委託後續處理。

在二〇二二年六月九日,孩子們與前區長林煌源​​共同簽署守護中港大排的宣言書,別上象徵性徽章,成為「都市綠精靈」,承諾主動保護大排的生態環境,老師劉奕含表示,孩子們會開心的說,「因為我們是綠精靈,所以就只有這些綠色的東西包圍在身邊。」

延續課程 落實家庭教育

在開課前,許多家長對中港大排的印象只停留於曾經發生過命案,他們對課程不了解,甚至可能不認同。對此學校也有公開觀課或增設親子教養活動,增進親子間的相處。此外,他們也在校園和中港大排設計闖關活動,讓家長陪同孩子認識生態,體驗校園課程,進而產生認同感,也藉此連結親子間的互動品質。

孩子們回到家中延續課程教育,同時也改變家長對中港大排的看法,由家長主動參與並協助課程,比如家長陪同孩子利用樂高製作大排,然後去觀測淹水時該如何有效排水;假日時家長帶孩子到中港大排散步、觀察生態等等。「孩子回頭去影響大人我覺得是滿重要的事,透過孩子自身力量,反饋給大人一些省思。」劉奕含老師說道。此外,這也是讓生態教育與生活結合,主任高櫻芷表示,課程能帶領孩子認識戶外街道,除了增加方位概念,還能讓校園貼近日常生活,藉此減少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症。

守護大排 擴大環境教育

教務組長鄭依萍表示,在這兩年各班的課程聚焦於生態,但每個班年齡層不同,也很難讓每個班級都同時接觸,因此進行遊學導覽,讓每個班去到不同景點,再用演戲、手做、舞蹈等方式介紹各自去到的景點,呈現更多元的面向。老師引導孩子們在語文和扮演區裡設計故事、揣摩角色,帶領他們利用瓦楞版、紙箱等完成道具和裝扮。對於環境的保護,老師們將扮演的道具改裝成放掃具的推車,並結合KIBO機器人,進入到中港大排清掃、維護環境。「導覽和戲劇都不是一氣呵成的,是需要一學年時間逐步累積而成,當孩子能力達到,再提高學習層次,最後擔任都市綠精靈推廣時,更能展現自我。」主任高櫻芷說道。

去年思賢附幼進行三場遊學課程,孩子化身為解說員,除了對家長導覽外,同時也擴大邀請民生幼兒園一同認識生態。未來也持續守護中港大排,不只是家長和孩子,甚至整個社區也認識中港大排,一同延續在地生態的美好。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