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蔡斯媛專題報導】有一群喜歡讀書的阿嬤,幼時無法接觸教育,甚至只能蹲在教室外偷聽別人上課。而現在昌隆國小成人基礎教育班的開設,讓她們能夠進入課堂,坐在教室的座位上,在老師的帶領下寫下每一個注音符號,大聲地朗誦課文。
阿嬤也能寫的甲乙本
昌隆國小以年度為單位開設了為期八週的成人基礎教育班,於每週一、二和週四上課,課程從最基礎的注音開始,而後帶學生們開始學習國小三年級的教材。如從課文中學習什麼是「巴拉告」(阿美族語中的捕魚蝦陷阱網)、了解何謂說明文等,並激勵學生去發想如何用形容詞來更生動地描述,如以乾淨的、寬敞的來形容客廳。
「認字」與「寫字」是這堂課裡最重要的內容之一,舉例來說,教師黃鳳秋在黑板上寫下「直」,讓學生試著造詞,如直接、站直,該字再加一個「木」變成「植」,改人字旁變成「值」,而加上兩點則變成「真」,以此類推。
多數學生起初只能閱讀但缺乏書寫能力,這使得他們在辦理公家機關業務時可能會遇到困難,如在銀行辦事時需要簽名。因此成教班會讓學生們寫甲乙本,跟著教科書上的指示練習筆劃,教師也會在黑板上帶領筆劃順序的書寫,有些程度較佳的學生也會自主練習還未教到的部分。學生張雪表示,原本隔壁同學只能試著跟著畫,漸漸的也能夠自己寫出一點點注音符號了。
從點頭之交到學習夥伴
有些學生是昌隆國小的導護志工,也有些學生是跟著朋友一起來上課的。學生留來有提到,原本她與同學只是點頭之交,反而來到課堂上,班級的和諧氣氛及互動讓彼此有機會變得熟識了。
學生黃吳賜恋分享道,以前她是家裡的長女,必須要做家事、照顧家裡的弟弟妹妹,因此根本沒有時間讓她唸書;另一位學生林淑慧說道,小時候要種田、牽牛,即使喜歡讀書也沒機會;學生趙雪也提到,雖然以前曾讀到國中一年級,但最後也因工作的關係放棄學業,長大後更要持家,便一直擱置了學習。
「來這裡不需要有壓力,這裡不會有考試,學得開心就好。」學生張雪早上有工作,即使會稍微遲到也絕不缺席課堂,為的就是能多學習寫字。她也會熱情地教導其他同儕,安慰其他同學不要輕易放棄,即使學了一兩次後學不會,也可以慢慢嘗試更多次。像是已高齡八十歲的阿嬤廖美玉,原本因為連注音符號也讀不懂而感到害怕,而她便是在張雪的鼓勵和陪伴下慢慢增加到課的天數。
快樂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
這群阿嬤平時已經不太需要帶孩子,也因此更有時間回歸課堂。成教班的氣氛融洽,偶爾也會閒話家常、聊聊彼此的過往。黃鳳秋認為,識字班讓學生們的生活能更有目標,阿嬤們也會因為簡單的誇獎「字寫得很漂亮」而開心很久,因此她們也會積極地展示自己在甲乙本上認真書寫的文字。她表示教長輩和教小孩其實有點類似,成教班的學生吸收知識的速度已大不如前,所以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時間。持續的鼓勵和陪伴才更能幫助學生進步,去學會辨別和書寫更多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