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散步 從文學走進新莊

講師度昀奇正在進行解說。攝影/廖苑淳

【記者廖苑淳報導】「秋日散步 從文學走進新莊」是新莊社區大學於今年秋季公共參與月推出的單次走讀課程,在十一月五日下午舉行。透過實地走訪文學作品裡提到的新莊地景,回首新莊過去的歷史故事。

從日治時期的詩詞、散文,到現代的輕小說,新莊是許多作家的故事背景,也是一些文人的生長之地。本次散步活動由度昀奇、吳敦仁兩位講師,帶領學員從曾是鐵路的中正路出發,走過許多文學作品裡寫到的真實場景,包括鄭清文老師住過的新莊路、曾有圖書館的第一公有市場,百年前船隻停靠的新莊港等。在度昀奇和吳敦仁的帶領下,學員們從詩詞、散文裡,找到蛛絲馬跡,去看作者當時的眼裡,新莊正在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當散步隊伍走到慈祐宮,度昀奇指著宮前柱子上瀛社詩人張純甫和新莊街長黃淵源留下的作品,解說著日治時期兩位人物的歷史故事。一九二七年,慈祐宮第六次重修,街長黃淵源獻了一對鐘鼓架,並親筆寫上詩人張純甫所撰對聯「爰厥妃配天以德,僖我后使海無波」。雖然當時的鐵柱已被拆除,但是這幅對聯現在仍然被保留在新建的柱子上頭。

「我們一直在談說文言文教育的很重要,可是如果一開始沒有帶孩子直接認識這個東西,然後跟他講說這個人是誰,他怎麼會了解這片土地上面,其實出了很多厲害的文人?」度昀奇說,如果不告訴大家這兩個人是誰,大家完全不知道這個作品的價值,很可惜。

本次走讀帶領大家透過文學認識新莊,讓學員看見了新莊不一樣的面貌,兒時住在泰山的學員向大家分享,小時候一離開稻田,左轉到新莊中正路,就覺得好臭好臭,所以對新莊的印象很不好。而因為參與這次的走讀課程,看到這些地景背後的歷史和故事,讓他覺得很感動。

因為度昀奇、吳敦仁兩位講師事前仔細的文學考古,打開了新莊不為人知的歷史記憶,也讓當天來散步的學員們,得以看見百年來的新莊。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