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裡的綠地是居民的休憩空間。攝影/廖苑淳
【記者廖苑淳專題報導】「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由一群家長組合而成,致力為兒童爭取安全、健康的遊戲空間,並翻轉台灣社會對於兒童遊戲權觀念不足的現況。今年十月至十一月,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廣邀全國縣市長、議員參選人簽署「許孩子一個永續的遊戲城市」承諾書,期望號召更多人一起打造兒童友善的永續遊戲城市。
還我特色公園
根據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於二〇一七年的統計,新莊當時有五十三座公園,但大部分公園都只有罐頭設施。新北市自一〇八年推動全齡化公園或特色共融遊戲場,新莊的公園開始有了新樣貌,不再只有罐頭公園。而今年新莊區議員鍾宏仁、林秉宥、戴湘儀主動簽署「許孩子一個永續的遊戲城市」承諾書,代表著新莊區孩童的兒童遊戲權逐漸受到了重視。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提出四項訴求,分別是「增設遮蔭、戲水空間,優先採用自然鋪面」、「成立兒童遊戲專責單位,統整各局處管理權責,平均規劃城市遊戲空間」、「注重安全與遊具維護修繕」及「讓兒童參與討論,為自己的遊戲權發聲」。
隨著政府對於兒童遊戲權逐漸重視,許多縣市都有建設特色公園,然而公園相關的政策規劃與設施管理也十分重要。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於今年九月進行全國兒童戶外遊戲空間調查,有超過百分之七十的父母表示他們最介意「設施維護管理」問題。這類的問題像是,許多公園在蓋好之後,沒有得到良好的維護,例如遊具壞掉沒有人去修理,或是自然鋪面流失,卻沒有重新填補,導致設施不能使用,以及讓孩子在危險的環境中遊戲。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理事長張雅琳認為,政府除了蓋公園之外,也需要為後續的維護管理進行規劃,並編列預算,才能真正落實兒童遊戲權,並確保他們遊戲時的人身安全。
新莊公園改造有解
新北市議員鍾宏仁長期關心永續公園議題,在今年成功爭取設立塭仔底濕地公園戲水區,讓原本公園裡廢棄的噴水池成為安全、友善的戲水區,除了水深較淺以外,地板本身也不易滑倒。改造後的戲水區非常受歡迎,家長們不需要帶孩子到海邊,在家附近就能戲水。
鍾宏仁說,過去罐頭遊具氾濫,後來共融遊具漸漸增加,然而因為千篇一律的設計,這些遊具也慢慢變得罐頭了。鍾宏仁認為,創意的設計很重要,以沙坑為例,有些沙坑就只是一個坑,其實可以做各種造型,同時也要考慮到身障的孩子是否能夠去玩。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理事長張雅琳表示,公園不是只有好玩而已,公園是孩子的健身房,是幫助他發育、成長的地方,三到五歲的小孩跟六到十二歲的小孩的攀爬和跑跳能力是不一樣的,公園裡的設施要能服務不同年齡層的需求,另外也要顧及到肢體能力較弱的孩子,讓每個來到公園的人,有多元的遊具能夠選擇。鍾宏仁也提到,北歐的公園設計將年齡層分得非常細,連非常小的小小孩都有專屬的公園可以玩,值得我們借鏡。
打造永續遊戲城市與未來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成立至今,已協助政府改造兩百多個遊戲場,未來也希望能為孩子開拓更多的遊戲空間,使得遊戲不只侷限於公園內,讓兒童遊戲權能得到實踐。張雅琳表示,兒童在遊戲的過程中,能夠促進身體的學習,例如在盪鞦韆時,訓練手的出力、身體的平衡性;而在心理方面,遊戲能讓孩子抒發學業的壓力,因為在遊戲裡沒有標準答案,孩子能夠盡情地發揮,也能在與他人遊戲的過程中,練習社交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除了兒童遊戲權,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也希望能從學校開始,推廣兒童參與權,讓孩子能夠為自己的權利發聲,爭取自己想要的遊戲環境。長期與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共同推廣兒童遊戲權議題的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議題組組長柯穎瑄也說,遊戲是孩子去接觸自然、探索世界的一個途徑,而許孩子一個永續的未來,是大人的責任,也是一個城市的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