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傑茗報導】輔大醫院在今年完成高難度的電子耳移植,將聽損者使用二十年的舊式電子耳移除,並更換成新式。輔醫耳鼻喉科主任卓筱芸表示,過去植入電子耳,根據不同醫生的習慣,植入位置會有差異,加上長期使用後造成的組織沾黏及纖維化問題,大幅增加了移植手術的難度。在卓筱芸及醫護人員協助下,雖然手術難度高,仍順利進行,讓聽損的病友重新聽見世界。
電子耳可以取代耳蝸將聲音訊號轉換成神經電訊號的功能,其中,電子耳的電極數和深淺則會影響聲音的完整性。新式電子耳可以在同樣大小下增加更多電極數,且微創手術與傳統相比,安裝更加精準,術後恢復速度更快。在新舊電子耳更換時必須精準且快速,取出後,若沒有及時安裝,造成耳蝸塌陷,空間和深度不足的情況下,則會導致手術失敗。
目前電子耳的安裝價格,手術加上器材費用,約落在一百萬上下,健保最高給付價格為終身一次六十萬元,後期耗材更換最高補助每十年十萬元。在現行的健保法規下,聽損者無法獲得政府的全額補助,若低收入戶家庭若有需求,則需額外透過基金會的補助來進行手術,像是慈濟基金會、黃俊生基金會等皆有提供電子耳相關的醫療補助。
電子耳有改善聽力的益處,仍有風險需要注意,目前新舊電子耳更換的成功率幾乎為百分百,但植入後效果因人而異外,仍有可能出現剩餘聽力喪失,導致完全失聰。此外,術後需配合復健,並非植入後就可以立即完全恢復聽力。若有聽覺障礙問題,建議經過醫師等專業評估後,再進行配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