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盧信揚專題報導】自民國一〇〇年起,新北市首創設置公共托育中心,截至今年,已共有一百一十三家公共托育中心營運,其中新莊共有十三家,占比約莫10%。公共托育不僅減輕新北市居民以及年輕父母的經濟負擔,更也成為活化都市空間的利器,卻也誕生出新的社會議題,其中包含托育後父母職責模糊化,以及托育人員的心理壓力。
公共托育 從何而起?
新北市社會局社會工作組組長吳佳益表示,隨著世代變遷,大量女性投入職場,尤其雙薪家庭,為了支持年輕家長能安心工作,減輕照顧孩子的壓力,因此設置公共托育中心,給予較無負擔的價格。而新莊則在民國一〇一年設置,由於新莊為全市人口第二多的地方,因此也較早設置。
關於公共托育中心設置的目的,吳佳益回答,托育中心的目的,包括讓零歲孩子在家長陪伴一兩個月的時間後,到三歲以前,能夠在托育中心的訓練下,養成生活自理,因此也具有教育發展的性質。
托育時數長 親子時間壓縮化
鼓勵設置托育中心貌似帶來正面影響,卻也衍生出新問題。吳佳益指出,一旦托育時間長,而會讓家長忘記自己身為家長的職責,親子時間也被縮短了。
面對這樣的問題,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涂妙如說明,托育不能取代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的角色,而這樣的情況常發生在年輕且有經濟負擔的父母身上。因此,企業要友善育幼家庭,給予彈性工時,讓家長有完整時間陪伴孩子發展。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兼任副教授蘇雪玉補充,有些托育人員也有自己的家庭,家長延長托育,等於也壓縮老師的家庭時間,因此家長必須要準時下班,或是強化執行勞基法對工作時數上的限制,同時加強與家長的溝通還有教育宣導。
人員流動大 托育人員負擔重
此外,公托中心人員流動頻繁,負擔逐漸增加,對於老師身心都是極大的壓力。涂妙如解釋,公托的專業人員跟幼兒園是同一批,大多有幼保背景的老師會去幼兒園任職,公托中心反而留下較多有保母資格,但不一定具幼保背景的人員。
蘇雪玉說明,公托中心價格低廉,環境與服務品質卻優於其他托育中心,但人員的薪資也相對較低,重視對孩子或是家長的需求,卻忽略托育人員的負擔。此外,托育老師薪資以往也比幼保低,福利也較少,但近幾年政府提升托育人員薪資,今年提升到三萬七千元,政府意識到應更注重托育老師的權益福利,但仍需再加強友善規劃,讓托育老師擁有更多的工作喘息時間。
公托持續增長 多元活化營運
公托中心延伸許多社會問題,但公托中心已經漸增長,邁向多元發展。吳佳益表示,目前新莊的公托中心大多與學校合作,如中港國小,讓孩子有機會在零到十二歲時能在同一地方成長,而且鄰近住家、友善家長。此外,吳佳益也表示,溫仔圳重劃區有一個建設計畫,讓平面廠房立體化,裡面會撥出空間當作托育中心,讓工業區的人員可以就近送托,這也是多元營運的概念。
公共托育雖然減輕許多年輕父母照護的負擔,透過多元營運的方式,促進世代交流,如長照結合托育,卻也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譬如托育人員的權益忽視、父母權責不清、人員流動高等。如何照顧到家長和孩子的需求,同時「托育」教保老師的權益,將會是未來社會思考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