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余逸安專題報導】一年一度的「迎尪公藝術季」,於十一月十一日在新莊西盛公園登場。迎尪公是西盛地區百年來的傳統儀式,古時透過在農田遶境的方式,祈求作物豐收、鄉里平安;如今以藝術季的型式呈現,從地方向外推廣這項傳統習俗。
保城儀邦 農民的守護神
尪(音同「汪」)公,是保儀大夫與保儀尊王兩位神祉的別稱。尪公信仰源自西元七五五年,唐朝爆發安史之亂,來自中國北方的叛軍包圍重要戰略城市睢陽城,與張巡及許遠所帶領的唐軍展開將近十個月的守城大戰。最後因城內糧食不足唐軍兵敗,張巡與許遠被俘,先後遭到殺害。
唐軍雖然戰敗,但張、許兩人帶領軍隊頑強抵抗,不僅大量消耗叛軍戰力,更成功替資源富庶的江南地區爭取重整軍備的時間,使叛軍無力向南方攻打,唐朝得以在江南延續國祚。張巡與許遠一生忠於朝廷,在國家有難時挺身保家衛國,因此稱為保儀大夫與保儀尊王。「保儀」之意便為「保城儀邦」,兩人在民間又被稱作「雙忠」,並在日後成為中國華南地區的重要信仰之一,也因其除瘟的神格,成為農民的守護神。
臺灣的雙忠信仰由福建安溪人移居臺灣時傳入,主要集中在臺北盆地,木柵、三峽、新莊等地皆有相關的宗教活動。新莊西盛地區自古農田眾多,居民以務農為生,地方耆老以農曆十月十九日作為「尪公生」,在當日迎尪公遶境,以去除害蟲,保佑鄉里平安、作物豐收,是新莊在地的百年傳統。
新莊西盛九里 共襄盛舉
今年的迎尪公藝術季將分成三天舉辦。藝術季首日為迎神,主辦單位之一的西盛庄福德宮廟方人員沈女士說:「每年農曆十月十八都會去汐止忠順廟請神過來。」今年除了西盛庄福德宮,也迎來樹林濟安宮、鎮南宮、新莊五王宮等廟的神像,一同參與第二天的遶境活動。此外,藝術季首日也於西盛公園舉行晚會,邀請丹鳳高中擊鼓隊、新莊區民俗技藝協會等十多個在地團體演出,為慶典拉開序幕。
隔日舉行遶境活動,隊伍繞行光華、光和、光明、光榮、光正、民有、民本、民全、民安九個里,所到之處鞭炮聲四起,人群聚集,透過拿香祭拜或是雙手合十,虔誠地表示對尪公到來的歡迎。帶著兒子圍觀的潘先生表示:「我自己是外地人,對於這樣的信仰不是非常了解,但會願意帶著小孩一同感受傳統的民俗文化。」藝術季的最後一天則是送神活動。
成為南新莊的「大拜拜」
迎尪公為西盛地區的重要慶典,為了吸引更多人關注這項活動,慶典於二〇一七年起,邀請在地社團與學生團體演出,以藝術季的形式擴大舉辦。保儀大夫慶典委員會總幹事廖隆說:「南新莊以前很多農地,老一輩的在地人都知道保儀大夫。但隨著社會發展,外來人口增加,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尪公』。」為了持續宣揚這項百年傳統,委員會透過印製文宣,由里長幫忙宣傳。「現在只要居民看到西盛公園搭起舞台來,就知道今天要迎尪公。」這是擔任六年總幹事的廖隆所樂見的成果。
「文武大眾爺出巡已經被多數新莊人所認識。」廖隆以每年農曆五月初一,由新莊地藏庵舉辦的新莊大拜拜為例,該活動已經成為新北市知名的宗教盛典之一,也是市定民俗活動。廖榮期待透過地方的努力推廣,讓迎尪公也能擁有如同新莊大拜拜的地位,使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九成為「南新莊的大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