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賑災救援 增設輕型救援隊

輕型救援隊正在訓練地形探勘。曾冠彰提供

【記者邱宣翰報導】為了加強地震的救援效率與救援隊的管理與劃分,消防局引進聯合國評測賑災救援組織「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Advisory Group」所制定的標準,預計將地震救援單位劃分等級,分為輕型、中型,以及重型救援隊。自今年九月新北市的各消防大隊都在進行輕型救援隊的增設與訓練,預估最快可以在明年初完成輕型救援隊成軍,並開始進行作業。

 根據INSARAG的標準,輕型救援隊的配置將會分為隊長、行動和計畫人員、救援組醫療和安全人員以及後勤與裝備人員等最少十八位成員。而為什麼要設立輕型救援隊,中港分隊分隊長曾冠彰說:「為了讓救援隊有自己的救援能力,而且能獨立運作,不用依靠當地政府資源,如飲食、器材及醫療,才會計畫成立輕型救援隊。畢竟去了一個災區如果還要跟當地要求許多物資,反而會造成當地更大的負擔。」與之前的救援隊不同,新制度下的輕型救援隊,因為組織的完整,可以達到自給自足,不會造成當地政府的困擾。

 新制的救援隊與以往有著非常大的不同,之前的救助隊與任務編組比較侷限在火警車禍,比較少接觸到地震救災,更不是專門來救災用的小隊,而救援的方針也完全不同。曾冠彰說:「之前救助隊的概念,不會有分析災區的輕重,再針對需求去做到安排,而現在的救援隊則是會做這樣的安排,以輕型救援隊為例,擁有災害現場表面救援能力,並可在場地連續三天執行十二小時的任務。」這樣的做法可以對症下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輕型救援隊的編制最快在明年上半年人員就會集結,使用的器材也都會陸續的到位。家中曾有發生過地震災情的林先生說:「有這樣新的救援隊,對我來說會感覺到比較安心。」雖然輕型救援隊,可以迅速的組成,但是要真正的適應新的制度,對消防人員來說也將會是一個新的挑戰。未來消防隊將會持續的去精進賑災與救援,針對輕型救援隊的能力與技術會持續的做到加強並且透過演習以及訓練的方式讓消防隊員更加熟練,達到更好的效果。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