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枝老師進行示範。攝影/余佳皓
【記者余佳皓專題報導】「機縫手作包課程」是新莊社區大學週五晚間所開設的例行課程,由講師黃富枝及十幾位婦女媽媽共同參與。在這將近三小時的課程中,黃富枝會手把手帶著學員從頭開始學習製作手作包,讓學員沈浸在製作機縫手作包的世界中。
像家一樣的機縫手作包課程
班級中的學員全為女性,有將近三十歲的上班族,想藉由課程結交朋友;也有六十九歲的奶奶,因為兒子的推薦,誤打誤撞加入了課程,在這短短的幾堂課中、輕鬆無負擔的學習環境下,愛上機縫裁縫包。
正是因為學員們皆為不同年齡、有著不同的生活背景,才能讓這看似平凡無奇的機縫課程產生獨特的化學效應,學員陳郁涵說:「進入了此課程,讓我感受到不同年齡層的人情溫暖。」平時在課堂中,常常會有學員準備自己製作的點心分送給大家,看到有人因為工作或者家庭關係心情不好時,也會主動關心,這讓陳郁涵感到非常暖心。
手把手教學 與學員互動交流
黃富枝目前任職於小學客家老師,剛開始在社區大學是開設客語課程,因為畢業於服裝設計科系,所以在朋友的介紹下,開設裁縫課。能讓黃富枝開設裁縫班到現在的動力,是學員們認真向上的心以及課堂上活絡的氣氛。
在課堂的開始,黃富枝會先示範製作手作包的步驟,將裁縫的技巧以及注意事項告訴學員,接著讓學員們發表他們的意見以及問題, 由於班上每位學員的程度不盡相同,所以在課程的安排上共分成了兩區,一區裁縫資歷較淺,按照課堂的進度學習;另一區則較資深,可以自由發揮,與老師討論想製作的款式。
六十九歲的學員林秀鳳,是一名退休裁縫師,退休後有較多時間,所以在兒子的推薦下報名了社區大學的機縫手作包課程,參與至今長達兩年。對於林秀鳳來說,學習裁縫技巧並不是主要目的,而是因為可以在課程學習裡,與不同年齡層的姐姐媽媽們交流,在過程中感受人情溫暖。
未來展望
黃富枝說她開設這門課是因為她想成為助人、與人分享的角色,而她會選擇以裁縫作為媒介,則是因為可以在課程中帶領學員,並從裁縫的過程中獲得創作成就感,也可以學習多項縫紉基本技巧,完成屬於自己的作品。
新莊社區大學未來還會開設手做裁縫課程,黃富枝十分期待能與更多學員進行溝通交流,也期許能保持初衷,用心教導每位學員,讓前來上課的學員能學習裁縫技巧之餘,還能在課程中感受情誼的溫度、結識各種不同年齡層的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