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與明天》講述塭仔圳居民的故事。新北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記者王宇薇報導】塭仔圳重劃微電影《昨天與明天》透過塭仔圳居民的故事,描繪出人們在這裡生活的軌跡。除藉微電影喚起溫仔圳居民的回憶外,更讓民眾期待未來的改變,也想讓其他地區的民眾在看到塭仔圳的故事後能看到這裡的轉變。而影片在九月初上傳後,於三週內觀看次數突破百萬,獲得高度迴響。
新北市政府於今年九月推出的微電影《昨天與明天》講述一對曾住在塭仔圳的男孩和女孩,因為塭仔圳重劃兩人被迫分離,最後在女孩送給男孩的繪本中紀錄很多兩人在塭仔圳的點滴。繪本中的插圖真實地反映出居民的生活樣態,像是義愛公、桶仔雞以及許多長年老店等,都是存在於居民心中的記憶。
在談到市地重劃時都會用政令宣導,政績宣傳的手法,但對於不是住在塭仔圳地區的民眾而言,用故事的角度來切入才容易讓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昨天與明天》選擇用微電影來呈現是希望能用不同的角度來呈現塭仔圳市地重劃的議題。
新北市新聞局新聞行政科科長吳宥妘提到,在重劃的過程中聽到很多有趣的故事,有廟宇認為麻煩不願意拆遷,在政府不斷地說服下,最終廟公在擲筊獲得聖筊,取得神明的同意後才願意搬離。國泰里里長陳金乾說到,一開始有些民眾不願意拆遷,但在看到其他房子陸續拆除後,考慮到未來市容的整齊度,反而後悔當初沒有選擇拆遷。
「我們都活在昨天和明天,昨天是眷戀,明天卻是夢想。」《昨天與明天》體現出塭仔圳的居民即使對於自己的家仍然會有依戀,但也認為塭仔圳在重劃後可以獲得更好的發展,透過電影的呈現,大眾看到塭仔圳議題以及居民的故事,讓社會能和居民們一起期待更明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