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軌跨領域美感 首創共學基地

外師指導學生創作。民安國小提供

【記者張珈瑄專題報導】新北市教育局打造的新美學教育計劃,由新北市民安國小爭取到計劃中第一個創立「美感跨域共學基地」的機會,從美感、科技、雙語三大領域著手發展,安排跨領域課程、邀請外師到校教學,培養學生在語言及創意上的思辨能力,同時打造適合學生多元學習的空間。

 在美感跨域共學基地外的藝術歷史廊道,配合基地整體由藝術概念出發,結合東西方著名的藝術作品量身打造,共學基地起初是先做藝術STEAM創發中心,後來增設左右兩邊的雙語藝術教學中心和影資整合中心。

藝術深耕的多元展現

 藝術STEAM創發中心的STEAM,代表「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數學Math」,以ART為本位去推動美感的跨域整合。輔導主任蔡宗翰表示,雖然藝術STEAM看起來跟科技、工程較有連結,但我們還是強調藝術性。學校期待每個小朋友做出不同的作品,重視藝術的原創性,藉以取代過往大眾熟知的美勞材料包。

 學校在安排藝術STEAM的運用目前分為三項,跟藝術家合作進行課程、由校內自然老師和美術老師合作,針對校定課程去研發教材、舉辦教師研習和辦理親子營隊。在校定課程的整合和研發,教學組長葉瀚陽說,像三年級搭配自然課程「生活中的力」,所以會將磁力、重力原理設計進課程作品中。除此之外,也結合學生藝術課程所學習到的藝術家,如草間彌生的創作風格去裝飾作品外觀。

 STEAM教室還設有不少木工機器,也有像是3D列印的科技產品,上過創課的簡詳諭同學說,可以自己手做東西,像用雷切機做盒子,科展的時候也有用來切壓克力板。

 藝術雙語教學中心則是整合語言及藝術,去和美感接軌,五、六年級同學每週會上一節藝術課,由中外師共同授課,但因疫情關係目前由中師上課,透過教導學生藝術名詞的英文達到雙語效果。賴昱瑋同學說,以前學校沒有這個東西,所以第一次來到雙語教室覺得很有趣。

 影資中心由於學校教室量體不足,所以採取多功能使用,前半段為智慧教室,可供老師借用,配合教育部推行的智慧學習,如「生生用平板」,相當便於學生小組討論;後半段為錄影空間,配備包括棚燈、綠幕、主播台、導播機等,也因應近年疫情避免群聚,作為全校朝會線上直播使用,而民安國小自治式團隊也將運用影資中心的設備做政見宣導,課程的部分則計畫安排外師來教導學生影片剪輯、拍攝。

師資的進修與外聘抉擇

 民安國小在三間共學基地教室動員不少師資,不單是一個科目、一個領域在推動,是經過不斷的整合與調整才能有一定的品質,蔡宗翰也提及,設立共學基地的困難之處在於該如何拿捏教材的難易度,要配合學生所學去安排課程,未來若是要將此類型課程回歸給學年導師授課,必須讓老師跟著學習、熟稔課程概念,所以學校也機規劃相關研習持續推廣,同時也會配合共學計畫從外校聘請專業師資來教學。

 此基地為教育局年度大政,雙語、科技、美感、閱讀四大領域,也將同步二〇三〇年的雙語教學計畫,學校也持續進行師資培訓,配合學生在課程上的接受度開創新課程,努力推廣雙語結合藝術的理念,讓學生擁有更好的學習環境。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