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課程跨領域 助童綜觀世界

拍攝與製作定格影片。中信國小提供

【記者陳星妤報導】中信國小長期致力於雙語教育,今年首次將綜合課與雙語美術課程融合。學生將於綜合課討論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相關議題,如剩食、新住民等,並在雙語美術課使用製作繪本、定格動畫等方式呈現。教務處主任黃小紋表示,一般美術課的作品常展出幾週後就撤離,讓人覺得可惜。而透過綜合課討論議題、雙語美術課製作相關動畫,不只能讓學童能更加理解世界現況,也能用更環保的方式將學童的心意留存。

感同身受 由周遭出發

 「想讓學童的作品言之有物,首先得讓他們對議題有所感觸。」五年級綜合課教師詹育嘉表示。觀察到學童中午營養午餐常會有剩食產生,故五年級探討的主要議題為剩食。為了讓孩童能對該議題更有概念,詹育嘉於課堂中透過製作學習單、播放課堂影片後進行提問與討論等,希望學童能夠透過課堂內容,了解原來世界上存在其他人需要煩惱食物的有無,並比較與自身的差異,使學童能體會到食物的珍貴。透過詹育嘉的引導,學生郭又綾表示自身更加能體會食物的珍貴,並對影片中以色列戰爭造成的飢荒畫面印象深刻。

 六年級討論的主題是新住民議題。授課教師李沛原針對班級中新住民學童國籍,打造教學計畫,希望能先引導學童從認識國家開始,並透過同儕的力量,讓學童對該國家更加感興趣。 「我們班有個孩子來自馬其頓,它是個在巴爾幹半島的小小國家,充滿著文化底蘊。」李沛原說。馬其頓是亞歷山大帝國的發源地,當中也充滿與戰爭相關的歷史。透過引導,李沛原發現小學學童對其歷史非常感興趣,甚至會自行查找資料並上傳群組與全班分享。

議題結合藝術 擦出火花

 此次綜合課與雙語美術課跨領域合作,可說是動員全校。學童在綜合課中探討議題後,需要在雙語美術課中構思、繪製故事並將其拍攝,完成後會利用電腦課將照片拼湊,剪接成定格動畫。製作的過程中,學童需要思考議題所帶來之感受,並將其描繪。

 「除了孩子直觀的呈現,我們更希望他們能夠綜觀大局,思考議題對自身、國際可能帶來的影響。」黃小紋說。透過議題與作品結合,學生能在課堂討論與作品製作時多次思考議題本身帶來的含義,也能將自己思考後的結晶實體化,成為能夠反覆觀看的作品。

發揮一己之力改變世界

 透過跨領域合作,能夠讓更多人透過欣賞作品而關注議題。「一個人的力量或許很小,但有更多人看見時,我們就會去思考,世界就有可能改變。」黃小紋說。中信國小不只將焦點聚焦於美術,更希望將素養實踐於生活中,思考自己是否對社會能有所貢獻。透過相互結合,學童能夠發現藝術的含義不只是畫得好,更能夠透過作品的力量產生影響,也讓學童對自己的生活有所反思。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