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束籃球練習開心合影。攝影/賴旻旻
【記者賴旻旻專題報導】由社團法人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所舉辦的曙光盃籃球賽,於十一月三日在台北體育館四樓技擊館登場。曙光盃主要鼓勵精神障礙者能以球會友,藉由這項比賽讓他們有更多與人交流的機會,並期許透過比賽讓社會大眾看到精神障礙者陽光的一面。
溫心小舖提供訓練機會
參賽隊伍之一的新莊工作坊是一所日間型復健機構,工作坊內有提供如烹飪、體適能、電腦教學、工作訓練、文書訓練等課程,另外也提供了職能評估及就業諮詢的服務,幫助學員們更好的融入社會。
工作坊於新莊區景德路上,同時設立了販售二手商品的「溫心小舖」,店內擺放眾多善心人士所捐贈的商品。由學員負責經營,學習工作技巧,並希望透過和里民互動,藉此訓練人際關係。
藥物影響造成練球壓力
學員在練球過程中,常因藥物副作用導致手部動作不易控制,有肌肉僵硬、頭暈、眼睛模糊、疲勞等問題的產生。患有思覺失調的精神障礙者因腦部多巴胺分泌失調,而須服用藥物抑制多巴胺,但服用藥物同時也會造成疲勞,使身體機能受到影響,這些狀況都會讓學員在練球時承受巨大的壓力,有時也會因此在練習時間缺席。
學員李嘉華第一次參與曙光盃比賽,他經常面臨到投球投不進籃框的問題,但他不氣餒,自己摸索投籃技巧,一再的調整手勢練習,慢慢的也找到投進籃框的熟悉感。他坦言自己有很大的壓力,擔心若自己投不進或是防守及進攻沒做好,會導致球隊失分。
另一位學員王歆茹則說道當隊友傳球給她時,因接不住球,常會砸到自己的腿造成傷害,她也曾因練球造成手指挫傷。即便如此,她也沒有放棄練習,反而更勤奮訓練自己傳接球的動作。
個管師陳怡婷提到,精神障礙者在天氣轉換的過程中,大腦神經容易變得敏感,造成精神症狀不穩定,因此不容易控管自己的情緒,和一般籃球員所面對的技術問題不同,學員們所面臨到的多為心理層面問題。曙光盃讓學員們有一個共同努力的目標,也能訓練他們團結一心,透過練習過程中討論及溝通,促進他們人際互動。
結案學員傳承練球技巧
已結案的學員簡榮良這次也和學員一同參與比賽,他提到在練習籃球過程中常有疲勞的現象產生,但在進入打球狀態後,就會有拼起來的動力。
簡榮良在隊內擔任帶領隊員的角色,他透露比較難訓練的是有些隊員不太會防守,可能手有伸出來做出防守的動作,但卻缺乏鬥志,導致失分,讓他在過程中遇到許多挫折,即便如此他仍勇敢面對,最終雖然沒有得到名次,但簡榮良和隊員們也盡了最大的努力,雖敗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