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北市家樂社區關懷協會的師生及志工們,在活動結束後進行大合照。攝影 / 楊竺穎
【記者楊竺穎專題報導】家樂協會以促進家庭和樂為主軸,用專案方式提供各個年齡層民眾所需的服務,如兒少課伴班、銀髮俱樂部和親職成長團等。目前協會分別在新莊及蘆洲有四處據點,針對特殊家庭與弱勢族群給予關懷照護,並從家庭關係的成長教育出發,協助恢復家庭功能,努力把愛帶進社區中的每一個角落。
樹苗需要澆灌 孩童更需陪伴
對於一般家庭而言,許多孩童課後多半會至安親班和補習班進行課業輔導,然而對於經濟缺乏或存在家庭結構問題的脆弱家庭卻是難以負荷。
因為看見這些問題存在,家樂協會理事長李世傑成立了家樂協會。他認為孩子要從小陪伴,長大才不會誤入歧途,也了解孩子需要鼓勵與支持。秉持著這樣的初衷,協會開啟「小樹苗課伴班」的無償課輔專案,讓孩童不必擔心課後只能回到空蕩的家中,而是會有老師和志工的陪伴,並幫助他們學習。李世傑說:「期望孩子有天能夠茁壯,小樹苗變成大樹」,樹苗需要澆灌,孩子則是需要用陪伴讓他們從小樹苗開始茁壯。
家樂協會以課伴班為基礎,陪伴孩子一同成長、學習, 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夠對社會產生正向影響力,讓小孩從小感受到愛與支持。對於孩子們來說,這裡不只是學校也不只是課伴班,更是他們的「家」。
用愛來回饋 形成正向循環
曾就讀心理系和社工系的社工專員張齡方,因從小在這邊長大的緣故,受理事長邀請回來協會幫忙。不僅曾任志工親自至課輔班陪伴孩童完成課業,更利用自身專業設計與規劃孩童的未來所需,幫助他們成長與探索。
為鼓勵孩子找到目標與興趣,張齡方設計了許多活動,其中有個活動是透過鼓勵孩子完成一件想要達成的事情,幫助他們突破自我,並嘗試未曾做過的事物,這項活動也在她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張齡方透露,有個家庭功能較為破碎的孩子,她的願望便是希望能夠幫父親舉辦父親節慶祝會,過程不僅看見孩子得到了一直以來渴望的父愛,也讓孩子找到突破和改變的契機,讓她有更多信心,並發現這個家能夠在自己的改變與努力下有所轉變。張齡方也很開心可以讓孩子看見價值與嘗試,更意外自己能夠為他們帶來這麼多幫助。
張齡方認為,「每一個孩子的出生都是有價值的,他們的價值並不是因為做對了什麼而產生,更不會因為做錯什麼而消散」。秉持著這個信念,家樂提供各種機會和多元課程讓孩子探索生命的熱忱。
樹苗長成大樹 伴孩子一同成長
「我們每個老師都是跟著孩子長大的」,張齡方說。在陪伴孩子的她,有種自己跟著成長的感覺,也因自身沒有要升大學的小孩,所以同樣在做中學,在設計與規劃中一邊摸索,一邊了解孩子的需要與感受。
張齡方表示,課業不再是這個時代小孩唯一重要的事,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探索生命中的需要、尋找活著的意義。因此,多樣的課程設計更能幫助到這些孩子發現自己的亮光。隨著協會的孩子逐漸成長,未來將規劃更深入的內容,例如:帶孩子們去公司實習,在職涯探索上能夠更加實際。當然這樣的規劃便相對需要更多資源與協助,張齡方也希望能有公司願意幫助協會的孩子們,提供他們職涯探索的管道。
目前協會已有設計職業體驗的活動,請不同領域的職人進行分享,張齡方提到也有許多孩子主動說想要探索什麼職業,很開心孩子都願意分享。她認為,能夠了解孩子需求,並釋出願意陪伴的心,孩子也會更願意分享 。未來在規劃上,她也預計優先以孩子想要的職業進行嘗試,未來將且走且看,希望能幫助協會的孩子們找到屬於他們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