塭仔底公園 都市裡的生物教室

志工將樹枝拉下,方便民眾辨認樹葉的特別之處。攝影/曾韻儒

【記者曾韻儒報導】塭仔底濕地公園是一個生態豐富的滯洪池,也是全台灣第一個創造人工浮島的地方。塭仔底是中港大排的沼澤地,今天所看見的塭仔底濕地很久以前都在水下,經十幾年的復育才有如今生態豐富的樣貌。

 早期的塭仔底空空如也,並不是現今綠意盎然的景象。新莊社區大學認養了這片土地,與社大課程結合,開設綠美化的課程。最初是社大溼地服務隊在維護濕地環境,後逐漸與水利局、中港大排的志工合作,組成了「中港大排水利局志工服務隊」。在導覽的過程中,隨處可見正在辛勤處理水池的生態的志工服務隊員。

 晴朗的周末,家長帶著小朋友一起探索這個生態豐富的濕地公園,志工們熱情地拿著濕地裡的樹葉、植物與小朋友互動,讓小朋友與濕地有更近距離的接觸。孩子們在繪畫扇子的時候十分熱情地說:「覺得這個活動很好玩!」志工們非常努力想要將生態文化傳給小朋友,希望可以將生態教育在地方生根。

 塭仔底濕地公園就像一座活的生態教室,在這裡還可以看到紅冠水雞、白腹秧雞等在都市難以見到的特別生物。走在溼地公園中,隨處可見志工們的巧思,像是解說牌以及小木房似的昆蟲旅館。為了讓民眾能更深刻體會,志工們直接帶領大家親手觸摸樹葉、親自嗅著葉子搓揉後所散發的香氣,直觀地感受大自然的奧妙。

 塭仔底濕地公園與社區、社大結合,打造出非常成功的社區營造,每個月會有兩次的志工生態導覽,來塭仔底濕地公園除了玩水,不妨來個都市的生態之旅,絕對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