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異鄉的異流 異流民族雜貨

異流民族雜貨的店內擺設。照片提供/異流民族雜貨

【記者張智凱台北市大同報導】素色T恤、工裝褲、洋裝、牛仔褲,這些服裝對於現代人來說已然是穿搭上的標配。走在大街上,每個人的穿着都大同小異。但在台北市大同區裏,有那麼一家服飾店,不甘於成為俗流,專門販賣各種帶有民族風的民族服飾,它就是異流民族雜貨。

高薪厚職比不過自己當老闆

 老闆娘Adelaide是香港人,去年年末才透過投資移民的方式到台灣生活。Adelaide表示她以前在香港擔任中學教師,在暑假、新年、聖誕節等長假期的空檔都回去尼泊爾、西藏、新疆等地方旅遊。到了當地她發現很多人都依然穿着自己民族的服飾,而非現代潮流的衣服,「就像是兩個不同的世界一樣」。當時因為工作壓力的原因,Adelaide經常會感覺身體不舒服,她直言道:「賺那麼多錢都不夠看醫生」。因此她放棄了當時薪資不俗的教室工作,在香港租了一家老式唐樓的樓上鋪,開始經營異流民族雜貨。

不願被俗流淹沒

 Adelaide表示,在剛開始經營的時候會從尼泊爾、印度和泰國等地直接進口成衣進行販售,但是當地服飾的民族特色過於強烈,「我們不會想出門穿的和印度人一樣」。後來發現很多日本廠商在印度會印度設廠,製作民族特色較弱但可以讓日本大眾日常出行穿着的衣服,於是就改從日本進口衣服。到後來還會有自己設計的衣服,再把設計圖寄到印度進行生產。Adelaide透漏她都會儘量進口避開中國製造的,她認爲中國製造的產品過於氾濫,「很多時候你在日本買了一件八百塊港)的衣服,發現是中國製的,然後在淘寶上只賣八十塊港幣」,她說不想要讓客人有這樣的感覺。

 Adelaide表示她的顧客大多都是在較爲成熟的年齡層,「很多人到了三十多歲就會覺得,不想要走在街上和十八歲的小妹妹穿的一模一樣」。她認爲雖然連鎖服裝品牌可以透過大量生產來讓衣服以叫便宜的價格販售,而民族服飾因為生產量較少所以價格會較為昂貴,但是也有人願意用較貴的價格來讓自己和其他人穿的不一樣。

異流漂泊在異鄉

 Adelaide表示,其實她以前從未想過要來台灣生活。「我和老公是會留意身邊環境變化的人」,她說他們那一代人經歷過六四天安門事件,對她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近年來香港接連爆發雨傘運動和反送中的社會運動。在香港經營時異流民族雜貨的店面在旺角,無論是雨傘革命時佔領旺角,又或是反送中運動時,都能夠很近距離的感受到運動帶來的震盪。真正令Adelaide想要移居台灣是在2019年11月時,Adelaide目睹了警察對香港中文大學校園發射催淚彈。Adelaide本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她說:「中大對我們是非常有象徵性的一個地方」,看到警察肆無忌憚的闖進中大校園發射催淚彈,「當下非常震撼,覺得一切都完了。」,於是有了移民台灣的想法。

 把異流民族雜貨從香港帶到台灣並不容易。Adelaide表示,從香港來台灣所有店內原本的傢俱、設備等都無法一併帶過來,只能透過購買二手傢俱的方法減少重新購買器材的開支;此外台灣的稅項對比香港非常繁複,Adelaide說到現在都還在慢慢適應。除此以外,自2020年起台灣政府收緊投資移民到台灣的資格,要求要最少在台灣經營三年生意才能取得投資移民的資格,不過對此Adelaide表示,「即使要我做三十年我也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