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蔣帆威、張宇葶報導】一九九二年七月,新莊瓊林里居民因拒絕讓當時新莊臨時垃圾場繼續營運,包圍垃圾場阻擋垃圾進出。新莊每日約有三〇〇噸垃圾頓時無處可去,只得堆積在家門巷口。時任新莊市長蔡家福只得撤換清潔隊長、承諾半年內關閉垃圾場,並提供三千萬垃圾場回饋金,這場因垃圾引起的「垃圾戰爭」才得以落幕。
酒干倘賣嘸到給愛麗絲
秉著「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信念,新莊清潔隊長鄒關仁上任後著手資源回收工作,在新莊大街小巷唱起「酒干倘賣嘸」沿街收取回收物。在現有車輛、人力不增加的狀況下,每日調派三位隊員兼辦回收職務,以規劃回收路線、定點回收方式搭配鄰里辦公室協力,在八個月內由四個里擴大到全新莊推動資源回收工作。
民國八十六年, 新莊資收路線已擴增至三十三條資源回收路線、三十一個社區大樓定點回收,每月平均回收量約為一五〇噸,變賣所得價金新台幣三十萬元。回收總量佔總垃圾量百分之三,已是當時全國最好的成績。
垃圾變黃金 回收裡的大事業
目前新莊清潔隊共有廿七條回收路線,每日總清運量約二五〇公頓,回收比率約百分之三十七(未包含民間回收業者),今年一到五月的資收累積變賣金額約為一千萬,成長百分之五六六.七。
資源回收除了依靠清潔隊努力外,更仰賴鄰里民眾努力。新北市自民國一〇〇年來推動「黃金資收站」計畫,民眾將自家回收分類打包後攜至里內資收站,依據回收類型秤重後換取環保點數,累積一定點數後就能兌換專用垃圾袋或洗碗精。

豐年里里長蕭豐裕說:「剛開始做比較辛苦,以前回收車不夠,回收物都是先堆在地上等到回收車來後再搬上車。」
豐年里資收站固定每週五晚上收取回收物,目前各里回收量約佔新莊資收總量的百分之十五,變賣七成所得回饋匯入里內專戶,用於里內寒冬送暖、獎助學金等等。
除了黃金資收站,慈濟於中港、福營的環保站也肩負起新莊地區資源循環的工作。福營環保站志工李金蕊驕傲地說:「回收價格很好的時候一個月可以做到百萬以上。」
環保站回收主要來自新莊四大回收點,由環保站志工將回收點回收物運回環保站。塑膠類經過人工揀選細分成PE、PVP、PP等不同材質,為節省空間,環保站內還架有簡單塑料壓磚機,將塑膠擠壓成磚再送至鄰近的塑膠回收廠,實現資源再生。
志工會先將資收物粗分後再進行更精細的分類,以寶特瓶為例,粗分後會再細分為瓶蓋、瓶蓋環、標籤紙與瓶身,瓶蓋與瓶蓋環屬於塑膠類,需要分開回收。為節省空間,環保站內還架有簡單塑料壓磚機,將寶特瓶擠壓成磚送至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製成環保衣相關產品,實現資源再生。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資收備忘錄
「最近我們都不收舊衣了。」由於航運成本提高關係,過去外銷國外的舊衣無法出口全成了垃圾送往焚化爐,新莊慈濟環保站於今年停止收取舊衣。
舊衣屬於高熱值廢棄物,指的是燃燒過程中會產生高熱量(值),焚化爐容許的熱量是有限的,過多的舊衣會排擠其他垃圾燃燒量,影響垃圾處理效率。不只舊衣,現今回收事業早已失去過往榮景。李金蕊說,現在塑膠一公斤只剩五、六塊,便宜的只有一塊。分類不夠細、摻雜垃圾過多都會影響廠商收購意願。
根據環保署統計資料,二〇二一我國每人平均每年產出超過四百公斤垃圾,總和產出垃圾量較前一年成長近兩個百分點。台灣資源再生協會秘書長黃拯中表示,疫情期間無論是醫材廢棄物或家戶因外帶導致的一次性使用容器增加,再加上適逢現行服役的焚化場進入歲修,都是導致台灣年度未清理暫存廢棄物對比二〇一九年數量成長將近一倍之多原因。
燒不完的垃圾,在低價垃圾與難以擴充焚燒量能陰影籠罩下,下一場「垃圾戰爭」正隱隱躁動。
解方一:源頭減量 回收細分類
「源頭減量才是永續的關鍵。」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林奕均表示,快時尚造成的資源浪費是造成垃圾爆量的原因之一。民眾若能從源頭減量、落實回收細分類,對整體回收體系將有很大的幫助。林奕均以協會在台東東海國宅與景美推動細回收分類站為例,將原有十一項回收分類擴充再細分為二十種以上,並以立體化置物櫃方式將社區空間有效活化利用,解決場地不足問題。
回收細分類為的就是解決後端回收廠商在分類上的困難,減少在揀選回收物過程的耗費的人力及成本,提升整體回收效率以及將資源循環再生。
解方二:延伸生產者責任制度
現行廢棄物清理法(簡稱廢清法)僅針對高污染廢棄物認定生產者延伸責任,也就是生產者的責任必須延伸到整個商品生命週期,並不是將商品製造、售出後就結束,還應負起使用後的廢棄處理程序。
針對低價、廠商收購意願低落的回收物向生產者徵收處理費,用以補貼後端回收商。以舊衣為例,服裝生產商若不願支付處理費用就會轉而加強落實資源再生,將舊衣蒐集修補後重新以新風貌進入二手衣市場。根據美國最大二手衣交易電商平台ThredUp【2021轉售市場研究報吿】,二〇二一年共十億件衣服實現再生,等於有十億件的舊衣逃過遭到廢棄的命運。二手衣市場預期二〇二二年規模將會成長百分之廿四,預計十年內將取代現有快時尚市場。

解方三:發展生質能發電
近期環境部(原改制前行政院環保署)積極發展生質能固態再生發電技術(SRF),將現有焚化爐轉型生質能中心,將高熱值廢棄物經過處理程序製成生質煤炭後送往發電廠發電,替代原有石化燃料減少碳排同時解決廢棄物問題。
台灣資源再生協會秘書長黃拯中指出,生質能發電或許能作為台灣垃圾問題的解方,不過畢竟還是全新正在發展的技術,當中廢棄物的比例調配以及確保燃料的穩定供應,法規以及執行面上的配套仍須補足,在正式脫離垃圾危機前,還有一段不短的陣痛期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