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蔣帆威報導】慈濟環保站開辦至今屆滿卅二年,全台目前共用二六八個環保站,在新莊分別有中港、福營兩環保站。站內回收主要來自新莊各個小型社區回收點與協力廠商,由環保志工於定點時間收取載送至環保站做回收分類,一週平均能收到一百到一百五十頓的資源回收。
回收物送抵環保站後會先依照口訣「瓶、瓶、罐、罐、紙、電、一、三、五、七」分為十類。分別代表寶特、玻璃瓶、鐵、鋁罐、紙類、電器、舊衣、3C產品、五金與其他類。志工會先將資收物粗分後在分組進行更精細的分類,以寶特瓶為例,粗分後會再細分為瓶蓋、瓶蓋環、標籤紙與瓶身,瓶蓋與瓶蓋環屬於塑膠類,需要分開回收。
標籤紙利潤不高,一般回收廠商不願意收取,只得當作垃圾丟棄,瓶蓋與瓶蓋環等會集中送往鄰近的塑膠回收工廠回收。而寶特瓶瓶身部分則會送往大愛感恩科技製成環保衣服產品。
回收分類的過程繁瑣耗時費力,一次性使用塑膠(用完即丟塑膠)對於品質要求較低,在製作過程會參雜較次等的塑料以壓低成本,回收後提煉的純度低不敷成本,廠商往往會因為利潤過低拒收成為垃圾,加上夾帶在回收中的垃圾,環保站一個月需要再花約一萬元的垃圾處理費。
輔大慈青社社長黃李傑表示,環保站的志工們其實都是抱著「有人做就好」的心情投身環保志業。除了做資收外,環保站也會受社會局委託安排志工到獨居、弱勢長輩家中訪視,定期關懷給予物資。並邀請長輩走出戶外,到環保站來和志工們一同戶動,排解寂寞同時也會地球環境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