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嶼記憶 影視聽職人帶路

王君琦帶著民眾講解早期的電影放映機如何運作。攝影/程欣瑩

【記者程欣瑩專題報導】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從今年四月開始,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辦「走走影視聽:職人帶路」導覽活動,由影視聽相關的專業職人帶領民眾一起漫遊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享受一場文藝導覽。導覽範圍包括影視聽中心二樓展間「顯影.現聲:台灣影視聽文物展」、三樓圖書館「時間圖書館」,內容盡是台灣影視聽的典藏文物,讓民眾親身體會大眾媒體留下來的歷史軌跡。

從歷史出發 影視聽的島嶼記憶

 二樓「顯影.現聲:台灣影視聽文物展」導覽入口擺放著六〇年代擁有置放飲料平台的觀影椅,帶領導覽民眾一同回到電影的古早味時光。展覽聚焦在台灣影視聽的大事紀,展覽的文物與台灣政治和社會文化習習相關。例如,修復展間存放著電影《龍山寺之戀》的膠卷,凸顯台灣六〇年代嚴重的省籍意識。

 「顯影.現聲:台灣影視聽文物展」主要是透過大眾媒體的發展脈絡,來喚起民眾對於台灣歷史的感知。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執行長兼導覽員的王君琦認為,台灣整體的社會氛圍對於歷史較為輕忽,不會注意到這些文物是值得留存,因此希望這個展覽可以讓大家了解,這些文物不僅僅是老東西,還富含了珍貴的歷史意涵。

 而三樓的「時間圖書館」主要存放國內外的電影期刊,還保存許多電影相關的重要書籍,以及平時少見的參賽作品和國內金穗獎長、短片。這些收藏可以在館內的視聽室播映,也可以借回家觀看,細細品嘗影人的用心。 

導覽 讓展覽被看見

 「顯影.現聲:台灣影視聽文物展」為一般民眾可免費參觀的常設展。王君琦說,提供職人導覽的參觀方式,原因在於展件多為原件,保存上有一定的光度限制,燈光不能過亮,因此展覽光源較為陰暗,不容易吸引大家的注意,所以他們希望透過導覽,讓參觀民眾更認識這個常設展。參與的民眾江翰源表示,在中心試營運時,他就有來此常設展參觀過。他認為比起自己參觀,由專業職人帶著講解能更了解展物內容,導覽結束後收穫良多。

職人導覽 提供多元的角度

 比起其他國內外博物館多使用語音導覽的方式,由不同專業的職人進行人工導覽,更能在導覽內容發現不同的視角。王君琦舉例,有些同仁的專業是文物整飭,在導覽時,他們就會以文物保存的角度來說明展件內容。考量到導覽的普及與常態性,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行政管理處處長謝敏芳表示,未來中心也會提供語音導覽的服務,至於是以導覽機還是手機軟體的形式,目前還在評估當中。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