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遷後塭仔圳

【記者鄭宇智報導】新、泰塭仔圳市地重劃區經歷一年拆遷,使新莊與泰山土地發生巨大變化,如中正路上,施工圍籬取代過去的商家櫥窗;新樹路上,堆積如山的廢棄物取代了過去比鄰而居的廠房。

重劃後的土地,讓過去隱身在廠房或樹林間的地景,漸被世人發現,如鄰近於輔大的李石樵故居,或蜿蜒於新莊、泰山間的貴子溪等。

本圖輯為今年二月至五月的記錄,在土地重劃下,使我們得以再次觀察這片土地的地貌,留下的這一幀幀影像,也將成為塭仔圳未來珍貴的歷史畫面。

原座落於中正路兩側的廠房,土地重劃後,成了一堆又一堆高約一層樓的鐵皮、鋼筋與土石,等待清運。 攝影/鄭宇智(下同)
塭仔圳第一期已完成廠房拆遷,隨著未來人口發展,桃園機場捷運預計在輔大醫院附近,增設A5a站。
主幹道沿線上,皆可見矗立於工區的「T霸(T-Bar)」,上面的看板,一再強調著市地重劃的前瞻性與重要性。
鄰近輔大的中正路五〇八巷,過去是前往新北大道的捷徑,土地重劃後,此路也將消失於地圖上,成為商業區。
隨著時間累積,強降雨所造成的積水,使荒涼的土地成為一片片草澤,也說明了塭仔圳土地的低窪與不易排水性。
鄰近輔大醫院與運動場旁,正在施作三十米計畫道路與排水箱涵。
一九四六年,知名畫家李石樵畫下《田園樂》,便是以昔日故居「懋德居」周遭景色,作為靈感來源。如今因廠房拆除,得以重現天日,目前正在進行古蹟修復作業。
昔日貫穿塭仔圳地區的「新生路-三和路」,隨著市地重劃,未來也將由三十米計畫道路取代。
貴子坑溪上游周邊的廠房已全數拆除,架起圍籬,未來河岸左側將成為帶狀公園,右側則成為住宅區。
塭仔圳的施工圍籬上,張貼著各式各樣的願景海報,建構出市府對未來的模樣。
台電泰山服務所附近,過去汽車修理廠所遺留的殘垣斷壁,成了人們創作不受約束的世外桃源。
貴子坑溪為市府核心改善的目標之一,為提升流速、減少惡臭,於下游段完成子母溝設置,未來也將配合市地重劃,打造親水休憩廊帶。
市地重劃後,原先露天的水圳溪流,也將挖除與加蓋,使這些地方歷史痕跡,就此隱藏在都市的開發下。
四周圍起施工圍籬的新樹路一一三巷,是後港慈惠堂唯一的聯外道路,土地重劃後,也將由二十米計劃道路取代。
約三層樓高的後港慈惠堂,為瓊林一帶醒目的地標,在土地重劃下,怪手拆除了慈惠堂周圍的聚落,僅存一棟巍峨的廟宇,矗立在工地中心。
塭仔圳第二區多為林地與田地,因此保留了許多百年田園與小徑,如今在怪手整地下,這些歷史小徑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筆直寬敞的現代化道路。
聯絡新樹路與瓊林北路的新樹路一一五巷,沿路二側有著豐富且難得的田園景色,土地重劃後,此路也將拆除,周遭地景也將由大片住宅區取代。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