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黃雅詩專題報導】海墾基金會是隸屬於黃烈火公益團體中的一個基金會,於二〇二〇年開始服務,並在二〇二一年於新莊、泰山區成立據點。希望透過他們的經濟救助與陪伴,讓弱勢家庭的人們好好生活,也讓新莊區成為一個兒少友善的社區。
海墾基金會與其他基金會最大的不同是,舉凡出生到死亡間的弱勢家庭都能接受服務。基金會內分成兩個組別來進行服務,分別是不限年齡的家庭個案組,以及兒少為服務主體的社區服務組。秉持著「美好人生,祥和社會」這樣的理念,基金會能視個案需求,提供適切服務,讓弱勢家庭能夠有穩定的生活。
你的需求,海墾看見了
海墾基金會主要在評估個案需求後,提供完整且全面性的急難救助與個案服務。接到個案後,社工們首先會進行家訪或電訪,實際了解個案需要,為個案做資源盤點。因為有些個案並不知道自己的福利身分,透過社工去媒合資源,他們才得以接受最完善的救助。
基金會的媒合資源角色,主要在了解個案需要的經濟協助,幫助他們備妥資料,申請政府的中、低收入戶補助。若有物資上的需求,就替個案轉介到食物銀行;如若是政府、民間尚未提供的資源,像是術後恢復需要的營養保健食品,就由海墾基金會來補足。所有協助皆視個案需要,幫助個案維持穩定的生活狀況。
基金會也有需要長期追蹤的個案:實際上已有補助需求,但法律上仍屬有工作能力者。這時候社工們就會協助個案尋找其他合適的救助管道,陪伴個案度過審核證明的半年。社工擔任的角色不僅是協助者,而是如家人一般,成為個案的情緒出口以及可以依靠的對象。基金會希望透過這樣的協助,能夠慢慢地讓個案達到「身體自立、精神自立、社會自立」。
走進新莊,成為孩子的充電站
海墾基金會除了提供個案服務,也在輔仁大學焯炤館成立據點,提供一個能讓孩子們暫時逃離學校、家庭困擾,也能好好休憩的場域。基金會在據點中準備了充電座,提供給前來休憩的孩子們讓手機、其他電子用品充電。社區服務組的督導張立彥表示,除了物理上的充電外,基金會也希望能讓孩子在據點中達到心靈上的充電,透過場域中準備的活動,讓孩子充實自我,同時整理好身心靈的情緒後再回到家庭或學校。
社區服務組的社工們發現弱勢家庭的孩子因為資源缺乏,因此很難能從生活中擴充生命經驗,在人際互動上也較薄弱,因此基金會開始導入生活技能、職能訓練,也有像是舞蹈班、跆拳道班等才藝訓練班。
除了個案服務、兒少工作之外,社區服務組目前也正著手於老人關懷的項目,藉由成立銀髮俱樂部、「銀光」咖啡館等老人為主體的服務,提供卡拉OK、日文班等休閒活動,好好陪伴年長者。而基金會的服務將不再侷限於政策法令,社工也會真正走進社區,了解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服務是什麼、社區的歷史發展脈絡,進而確認未來的服務方向。
「弱」能回到社會,讓良善傳承
當個案生活開始穩定,社工就會替他們結案。個案組督導詹督導表示,儘管個案們現在需要他人的幫助,但或許在未來,他們也能將自己的力量回饋到社會裡。社工戴晨傑也表示,希望這些曾經接受幫助的孩子,當他們未來在有能力之後,還能回到基金會裡,陪伴和他們有過相同遭遇的人。
社會服務組督導張立彥說:「社區發展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回頭去看我們做過、走過哪些,我們要有目標,即便很遙遠,我們也要相信這個社會是有辦法越來越好的。」善的力量可以循環,當社區裡的區民們能夠互相關懷,這份友善便能一直被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