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家暴創傷 齊心建制安全網

保護令分類圖示。 製圖/劉又名 

【記者劉又名專題報導】三月二日上午八時新莊區一對同居的離婚夫妻因為感情糾紛發生口角,三十五歲高姓男子一氣之下,持菜刀朝三十五歲陳姓前妻捅了二十二刀,警方接獲報案立即到場處置。所幸送醫急救後陳姓婦人沒有生命危險,不過此一行為不僅傷害了家庭的和諧,對於雙方養育的兩名兒子來說也成了不可抹滅的陰影。

 諸如此類的家暴案件時常會登上社會版面,新莊分局防治組家防官王祥任表示,新莊地區人口眾多,這兩年又因為疫情衝擊,許多民眾的經濟來源都受到影響,收入減少又長時間待在家中,容易造成家庭成員的磨擦。新莊分局統計新莊地區平均每個月都會有超過三十件的家暴案件,面對不計其數的家暴情況,警員們也都分身乏術,無法即時處置每一項案件。

輕鬆搞懂三種保護令 

 對於受暴者來說,最直接的就是向警局申請保護令,而保護令又分為三種不同類別,第一種是受暴者的安全狀況較穩定,但可能再度發生家暴,需要開庭調查,審理期約為一個月的通常保護令;第二級為暫時保護令,受暴者很可能還會再次發生危險,因此不需要經過開庭可直接核發,審理期為一至兩週;最後則是受暴者情況危急,只要向警方以及縣市政府主管機關提供具體受暴證明就能得到緊急保護令。

體制健全的防家暴管道 

 針對每一種案件,受暴者都希望能夠最快得到幫助,新莊分局防治組家防官李柏震說:「雖然受暴者向警方申請了保護令,可是我們警察不太可能無時無刻守在他們旁邊,警方除了給予第一時間的協助外,最重要的還是建立受暴者如何自我防護的觀念。」

 家暴案件不管在任何情境當中都可能發生,而現今社會也提供諸多尋求幫助的管道。除了向警局申請保護令之外,國內還有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的113保護專線,而113受理的案件都會直接提報社會局家防中心的社工介入關懷,並確認受暴者的安全狀態,如果情況特出社會局也會通知警局、學校機構、醫療體系以及鄉鎮鄰里長。

民間單位結合政府資源 建立安全社會

 除此之外,新北市社會局成人保護組楊督導也表示,國內民眾常會認為公家機關的行政作業時間過長,無法即時得到協助,但事實上各地的家防中心只要接獲通報,都會盡可能在最快的時間給予協助。除了上述提到的單位,政府資源也會結合民間單位,像是新北市政府與旭立文教基金會合作成立的白絲帶學習中心,為家暴案件的當事人提供心理諮詢以及課程輔導,讓更多施暴者透過中心服務改善與家人間的關係。

 另外,我國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也早在民國九十三年就成立了男性關懷專線,許多男性在面臨婚姻關係以及家庭問題時不知道該如何調適,因此淪陷在反覆暴力的行為中,透過此專線扶持家庭中的男性,改變暴力思維。

 從社工、家防官以及各種民間團體的出現都可看出近年來在政府的努力下,臺灣社會建立了許多家暴防治的管道,在教育機構以及傳播媒體中也時常能看到反家暴的警示標語。而楊督導也提醒社會大眾,只要願意開口,不管遇到任何困難,社會都會給予家暴事件的當事者最大的協助,期許每一位身在黑暗中的受暴者都能得到關懷,營造出更溫暖的社會。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