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黃譯萱專題報導】新莊昌平公共托育中心在三月十號與十一號舉辦「二手愛心義買」,義賣商品包括衣服、玩具、繪本、鞋子等。受新冠疫情影響,本次二手愛心義賣沒有對社區開放,僅公托內家長參與。活動結束後會將未賣完物資轉贈給板橋新板公共托育中心繼續愛心義賣,並且將義賣所得全數捐給「罕見疾病基金會」。
昌平公托母會是「社團法人台灣幼兒早期教育協會」,在協會底下總共有十三所公共托嬰中心,從新北到台中,將義賣物資互相循環。新北新板公共托嬰中心主任連淑菁表示,托嬰中心的服務年齡是零到三歲的幼童,這階段的孩子成長得很快,以鞋子來說,腳長大穿不下,但鞋子還很新,希望透過義賣可以讓資源再被疼惜,而不是丟掉一雙九成新的鞋子。
義賣對家庭的幫助
現代人都住在高樓大廈,家長少有機會可以互相交流,但義賣活動成為一個管道,家長透過與老師或其他家長溝通,瞭解到孩子在物資上的需求。對於家長來說,小朋友長大了,但過往的嬰兒用品還很新,藉由義賣能轉介給需要的孩子。昌平公托家長陳慧郡表示,前年整理了三大箱衣服出來,小孩子長太快,很多衣服根本沒有穿到,義賣解決資源浪費的問題。
家長邱育榤說:「我覺得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將義賣所得捐給罕見疾病基金會,平常在ATM提款時有看到認識的基金會,也會做小額捐款,讓愛心不只在托嬰中心的義賣上。」透過這個活動讓家長知道罕見疾病基金會,對罕病幼童有更多認識,讓愛心不只侷限在義賣中,也擴展到生活日常。
昌平公托資深老師劉亦庭說,雖然小孩子現在還不太懂,有時在玩玩具的時候,難免會碰撞、丟東西,這時可以機會教育,告訴他們要怎麼使用才不會壞掉,物品可以分享、愛惜,如果好好保存,就可以給下一個人使用。
克服疫情 將愛繼續傳遞
去年五月因為疫情嚴峻,要確保整個昌平公托到昌平國小學員的身體健康,愛心義賣暫時停辦一年,昌平公托主任游玉璞說,遇到去年的新冠疫情,公托跟社區的連結幾乎為零,也沒辦法接觸到需要幫助的幼童,有鑒於今年疫情稍為好轉,續辦愛心義賣活動。
今年義賣活動仍受到疫情衝擊,加上募集物資時間縮短,物資跟較以往更少,但還是能為社區中的弱勢家庭帶來幫助。游玉璞表示,當遇到家境特殊的家庭時,會特別告知家長義賣資訊,讓他們可以先行選擇,用便宜價格買到小孩需要的東西,也是互利互惠,透過這種活動,希望能扶助社區特別境遇家庭的幼童。
社會各界響應義賣活動
提到義賣活動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劉亦庭說:「某次收到三箱全新的兒童繪本,但捐贈者不是家長,只是透過網路看到我們的義賣活動,想要一起做愛心。還有一次是廠商親自送來一批全新的手作兒童髮飾,贊助愛心活動。」,令她驚訝的是,社區義賣活動也可以引起一般民眾很大的迴響。
愛心義賣活動可以影響到很多人,包括有需要的家庭、罕見疾病基金會以及幼童家長,也擴及到很多層面,不管是物資還是義賣所得,每一次的參與都是一種學習,讓物資得到善的循環,讓大家共同感受到這份愛,並擴展到社會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