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少子化 光華國小學生數再居冠

放學時刻,校園內往往擠得水洩不通。攝影/陳品宇

【記者陳品宇專題報導】光華國小於民國九十四年首度登上全台學生數冠軍,歷經了十七年的時間依舊穩居第一。近年來受到少子化衝擊,相比其他學校腰斬班級數,光華的學生人數卻沒有明顯跌幅。校齡並非最悠久,甚至處在都會區邊緣,卻不斷吸引到外地學生就讀,光華國小的辦學特色是最大拉力。

精緻教育 培養多元能力

 光華國小校長洪中明指出,學校在規劃課程上以品德教育為縱軸,閱讀教育為橫軸,藉以發展許多特色活動,並營造出友善校園的風氣,使光華的辦學能力在地區逐漸做出口碑。越來越多家長認同其教育理念,學生人數才能居高不下,社團、校隊也連帶蓬勃發展。

 不僅如此,學生人數多,政府相對提供更多的資源,學校也就更有能力請到更好的師資。學務主任王震宇表示,光華在許多科目上皆有專任老師,這是他校少見的,科任老師可以專注備課,進而讓課程走向精緻化。好的老師帶來好的教學品質,長期累積下來,對於學校而言是正面的循環。

 當然,少子化多少造成影響,但光華反倒將危機化作轉機,「能夠對校園空間有更多元的安排」,教務主任陳建志說,除了學生減少數在控制範圍內,多出來的場域也讓學校開始思考:在手中資源不變的情況下,如何運用才能帶給孩子更好的教學體驗。設立專業科目的新教室、翻新操場跑道的目的都是如此,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精緻化教學的方針發揮了優勢。

師生一條心 防疫不擔心

 然而,學生人數多,帶來的挑戰也隨之增加,除了家長五花八門的來信,在規劃校園動線時也是一大考驗。一次送上千名學生上、放學,空間配置上若有一個環節出差錯,就容易造成混亂。王震宇指出,附近路段窄小,加上近三分之一學生為跨區就讀,因此平均分配五個校門口的進出人數,讓學生安全獲得保障。

 陳建志也補充,在疫情爆發時,學生數也讓光華成為防疫的重點學校,外界都十分好奇學校的應對措施。他提到,在準備上的確要顧及更多層面,但全校老師都很投入,並且系統性分工,像是分配聯絡對象、抽出休假時間討論防疫政策,盡可能做到未雨綢繆,將風險降至最低,在防疫上幾乎是零負評。

 他也認為,與其說是困擾,不如說是對學校整合能力的考驗。「跟開店一樣,寧願被嫌客人太多,也不想被抱怨生意不好,往好處想,這是學生多才會遇到的挑戰」,師生們的向心力與高配合度,讓光華面對挑戰時無須臨陣磨槍,無論是前年的首波疫情或是去年中臨時停課,都能夠做足準備。

承先啟後 一棒接一棒

 洪中明自上個學年度接任校長,在這一年半內,雖然將創客教育、童軍運動等全新課程帶入校園,但他始終認為自己扮演承先啟後的角色。校長有一定任期限制,無法在任內做完所有事,因此他決定蕭規曹隨,好的校園文化不輕易更動,再以此為基底,給予更精緻的包裝。

 「至少要求自己不能掉棒」,洪中明認為每個校長的理念都相是以學生為主體。他引進四大方針:生活教育、學校品牌、深化教師社群及多元設施,力求在現有資源上開發更多可能性。如同大隊接力,沒掉棒是基本,以在這棒超越別人為目標,他希望啟發學生探索興趣,也期許光華能與學生共同成長。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