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心發展協會 改造新莊 十年不懈

101年牡丹心都更計參與人活動照。 照片提供/牡丹心社區發展協會

【記者彭星慈專題報導】牡丹心社區發展協會由陳專森理事長夫婦共同經營,民國一〇一年,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撥款給協會,開始啟動「牡丹心都更行動計畫」。目前,都更計畫完成,新莊也在逐漸變好。

打造全新家園 加深認同感

 一九九九年,下新莊地區多數房屋被檢測為「海砂屋」,同年受九二一大地震影響,天花板及地板出現龜裂,讓居民開始討論改建的事宜,卻談論了十年未果,直到隨著捷運路線興建,附近的工廠遷移,居民的屋況出現安全疑慮,改建的事才有了規劃。

 都更計畫除了改造居民的房屋裝況,也修繕了青年公園步道,使環境變得更乾淨。另外,牡丹心社區發展協會與附近的鄰里、小學,以及貓頭鷹圖書館合作,在改造建築之後,透過培訓志工成為故事媽媽,帶領丹鳳國小的學生實際到下新莊地區進行走讀活動。

 都更計畫不僅改善了居民生活的環境,也透過其他藝文活動將新莊的歷史帶給不熟悉的居民,加深居民對新莊的認同感。

愛心做公益 社區經營永續發展

 牡丹心社區發展協會現今致力於惜食活動和老人照護,在疫情肆虐的時代下,許多居民面臨失業的困境,三餐溫飽都成了問題,陳專森看見許多人因餐食煩惱,開始帶領志工媽媽經營愛心廚房,也讓社區內的失業、退休人員負責送餐為社區盡一份心力。

 此外,牡丹心社區發展協會也因社區內多為高齡的老年人,特別在社區內的活動中心邀請講師帶領老年人做帶動跳的活動,以幫助老年人多做復健運動,延緩失能的情況。協會還在社區種植了整排的咖啡樹,自行曬咖啡、烘焙咖啡豆,在活動中心開了「咖啡小棧」,讓來參加活動的居民能隨時喝上一杯咖啡。

 協會講師邱鳳儀說:「帶這些老人家做運動,除了延緩他們失能的情況,最主要的還是運動能讓他們身體健康,他們到這裡也像交朋友一樣。」不管是在協會服務的志工、參與的居民,幾乎都是中、老年人,他們可能本身就是獨居者,或受到協會幫助的居民,又或是單純想為社區做點事的人,因這些的人存在,才使牡丹心社區發展協會完整。

 陳專森理事長說:「社區營造就像永續經營一樣,不是一、兩年,短期就可以達成的。」就如陳專森所說,牡丹心社區發展協會不僅完善下新莊地區的建設,讓居民擁有更好的生活環境,也幫助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和擁有健康的身體,社區營造除了改善外在環境,也必須關注居民本身,因為一個好的社區,要有健康的居民,和安全的環境。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