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生醫療人文科技成果展

龍華科大校長與樂生院長合照。圖片提供/樂生療養院

【記者呂之恆新莊報導】樂生療養院建立已經邁入九十年,建立的目的是為了隔離當初認為無藥可醫的麻風病及漢生病患。民國一〇七年開始,龍華科大為了實行教育部的USR計畫,推動人才培育與在地的連結,促使大學成為地方永續發展的協力者,便著手與樂生院合作,結合科技產品使樂生這段歷史文化有更多人了解。

歷史的隔閡

 在科技發達解藥已經產出的現在,聽到痲瘋病及看到患者的長相還是會害怕,疾病造成的患者長相缺失是無法挽回的。樂生療養院創立於民國十八年,在最初是以隔離痲瘋病人的專門機構,採取了強制隔離政策,進去後幾乎註定會老死其內。中華民國政府接管臺灣後,也延續了強制隔離政策,院民過多而需要擴建病棟。

 直到民國四十三年開放院民可以回家,但是最初對痲瘋病人的處理方式,也因此讓人民對痲瘋病患者更加懼怕。樂生療養院院方長年致力於解除世人對漢生病的誤解,樂生療養院在民國九十八年被新北市文化局列為歷史文化景觀區,其中許多建物也被列為歷史建築,因此院方才想藉由與龍華科大的合作來解除世人的誤解,並傳遞樂生這塊土地的的文化風情。

新科技與舊文化

 龍華科大位於桃園市龜山區,緊鄰樂生療養院,龍華科大為了實行USR計畫,自民國一〇七年開始,就近找了樂生療養院,希望一邊推動與在地的連結一邊幫助樂生院方推廣樂生在地文化。樂生療養院院長施玲娜說:「最初是以資訊科技如VRARAPP這些形式,然後結合文化歷史建物,可能年輕人比較有興趣,可以去喜歡它並去學習這些過往的歷史。」

 施玲娜表示:「今年除了一些硬體的設施還推出了歷史文化的文創商品,如手提袋、口罩夾、冰箱貼等,都很受歡迎,特別是上面的圖騰都帶有樂生的味道。」

 施玲娜說:「龍華科大的學生老師很細心,今年新增的文創商品都有考慮到院民的不便,而因此在設計上下了很多功夫,讓肢體不便的院民可以在使用上比較方便。」往年的成果展都會邀請各方人士及附近的里長里民來共同參與,但今年遇到疫情,因此規模相比於以往小了許多,只邀請了院方與龍華科大的幾位相關人士參與,雖然如此,但是想要推廣樂生文化的這份熱忱並沒有減少。

 樂生療養院一直致力於打破人們對痲瘋病患的既有印象,推行漢生人文長照園區的願景,並把這塊土地的歷史與文化傳承出去。樂生療養院公關李囿嬋說:「目前還沒有確定明年的計畫,但是在明年年初會跟大家一起腦力激盪,在找出最適合的方式來推廣我們的文化。」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