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治療結合手作的課程。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 |
【記者胡孫寧新莊報導】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二〇二〇年三月臺灣的老年人口已達到三百六十六萬人,佔全體人口的百分之十五,與二〇一四年相比增加八十六萬人,隨著臺灣的高齡者人數、比例逐年上升,大眾更加關注老人福利、照護層面的需求,因此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在二〇一七年一月時創辦了老厝邊學堂,服務對象從據點附近的社區長輩,逐漸擴大到基金會居家照顧的個案,並調整課程設計,希望能藉由走出家門延緩長輩失能,達到安心在家養老的願景。
面對挑戰 學堂力求轉型
最初創辦時,老厝邊學堂設立在瓊泰活動中心,服務對象幾乎都是附近的長輩,他們的身體機能較好,因此都是自行前往活動中心上課,課程也較為複雜、活動量較大;二〇一八年時,因為與政府合作的「預防及延緩失能照顧」計畫結束,老厝邊學堂將據點搬到了弘道基金會新北服務處,但服務處的位置較為偏僻,交通不方便,降低許多長輩參與的機會、意願,參加課程的人數也開始下滑。
為此,老厝邊學堂決定轉型,由於弘道基金會同時也有長照2.0居家服務的計畫,且長照計畫也有許多時間是居家陪伴、公園散步等活動,因此基金會詢問長輩們及家屬的意願後,每個禮拜,由照顧助理、秘書等將長輩們帶到老厝邊學堂上課,人數恢復穩定後,基金會又面臨到一項挑戰,由於一開始服務對象是社區長輩時,學員的身體狀況較好,但居家服務的每個長輩,身體狀況都有落差,如果在同一個班級上課,無法達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學堂依據長輩們失能程度的差異,將課程分為嗨風班(HaveFun)及樂活班(LOHAS)。
在疫情爆發前,參加活動都會提供餐點,也提供機會及場所讓長輩們互相交流、聯繫感情,但為了不造成防疫破口,改為將餐點打包回家,最近甚至改為替長輩們代購,失去許多聊天互動的機會。
多元課程 培養長輩們興趣
老厝邊學堂設計了許多類型的課程,如音樂課、體育課、桌遊、園藝課等,除此之外,由於許多陪長輩來學堂的都是他們的另一半,因此學堂也決定將服務對象擴大到長輩們家屬。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新北服務處長照組組長葉淳說:「王爺爺是位身體非常健康、硬朗的長輩,他的伴侶則有輕微的失智症狀,王爺爺陪王奶奶來學堂後,也參加了黏土手作課,老師在課後跟我們討論,認為王爺爺非常有藝術天份,常能將許多元素組合在一起,完成一個藝術性的作品。」
此外,基金會有位服務近十年的蘇爺爺,他原本在家時,從早上起床後就一直坐在椅子上,因此基金會在與他的伴侶討論過後,希望能給他的生活帶來一些刺激——蘇爺爺從一開始進學堂上課時,都坐在旁邊不參與活動,到現在會跟著音樂擺動、活動,也變得更加願意與他人互動。
社會上有許多的長者就像王爺爺、蘇爺爺,退休後失去生活重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複著一樣的日子,葉淳認為老厝邊學堂希望透過開辦各種課程、活動,使長輩們願意走出家門,與他人互動,培養新的興趣,以活化身心健康,延緩老化的過程,並最終達到在家安心養老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