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湧祭 看見基隆在地文化

海湧祭在港邊熱鬧展開,大聲唱出屬於基隆的「海的聲音」。圖片提供/海湧祭
 
【記者莊星卉基隆報導】海湧祭是以基隆在地文化為主軸的音樂祭,自二一九年開始舉辦,除了樂團演出外,更串連基隆在地團體與藝文工作者共辦市集、舉辦走讀活動及講唱會,帶領遊客深入在地,感受基隆獨特魅力。期望透過在地力量的串連,形成一股更深厚的海流,將基隆文化之美推波助瀾,一波波打進民眾心中。

不只是音樂祭 更深入基隆之美

 「當初單純覺得:為什麼基隆沒有屬於自己的音樂祭?」海湧祭創辦人邱孝齊說,身為道地基隆囡仔與無妄合作社前鼓手的他,與喜愛音樂的阿龐、皓皓相遇後,基於這樣的疑惑,他們決心創立屬於基隆的音樂祭。將基隆海岸的風起雲湧作為意象,以海浪臺語「海湧hái-íng」命名,飽含在地情感的音樂祭「海湧祭」就此誕生。

 海湧祭與基隆在地團體合作,以各式前導活動拉開序幕。海湧祭在基隆委託行街區舉辦「講唱會」,由議員童子瑋、眠氣與廢埕樂團成員等「基隆囝仔」開講,與民眾談基隆印象。另一場講唱會中,更與基隆地方創生團體星濱山、高雄在地樂團台青蕉齊聚正濱港邊,分享進行地方創生的歷程,讓彼此理念相互碰撞出精彩火花。

 海湧祭也舉辦兩場「走讀」,分別與星濱山及雞籠卡米諾在地導覽團隊合作,帶領遊客走訪正濱漁港,一窺午夜時分的崁仔頂漁市,深入感受基隆獨特魅力。此外,海湧祭重視本土語言傳承,除了活動名稱外,宣傳文案也多以臺文呈現,更邀請以臺語創作的樂團演出,藉此增加大眾與母語交流的機會,激活認同感、提高本土意識。

 「海湧祭像是媒介,遊客藉此認識與我們合作的在地藝文工作者,再透過他們更了解基隆文化。」邱孝齊說,海湧祭特別鎖定基隆在地團體合作,讓更多人認識在地耕耘的藝文工作者,建立文化認同,更讓在外奮鬥的基隆青年體悟到推廣基隆文化的重要性,看見基隆的滿滿生命力及經濟發展機會,推動他們返鄉創業。

 二一年海湧祭因疫情停辦,但對基隆的影響仍舊持續,當眾人共同為文化推廣努力,將吸引更多人喜愛基隆、到基隆觀光,進而推動整體經濟成長。

串連在地 齊心推廣文化

 「文化要推動,就要更多人參與。」鹿格創意行銷企劃經理林淑真說。鹿格創意是在二年成立的基隆在地文創品牌,更是海湧祭市集攤商之一,設計團隊由在地基隆人組成,設計飽含基隆意象的文創產品,期望藉此讓更多人認識基隆,同時也擔任海湧祭周邊商品輸出的廠商。

 「那兩天的人潮絡繹不絕。」林淑真興奮地形容活動當天擺攤時的盛況,許多遊客因海湧祭慕名而來,甚至有親子共同參與,連續兩天的音樂演出也讓旅館住房人潮增加。她表示,海湧祭串連基隆在地店家共辦市集,更有媒體前來報導,增加品牌曝光機會,藝文工作者也可齊聚一堂,彼此交流品牌及文化推廣的心境歷程,從中汲取養分。

 「基隆人自己都不愛基隆的話,該如何說服別人來了解基隆?」林淑真說,推廣文化的過程不容易,喚醒人們文化認同需要時間長期累積,身為基隆人更要身先士卒,自然而然會有更多人產生共鳴、願意站出來為文化的保存而努力。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