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米穀坊清楚標示食品名稱和產地。攝影/吳千千 |
【記者吳千千報導】三毛米穀坊老闆孫亦成憑藉多年接觸食品的經驗創業,在經營過程中不忘自己對食品安全、衛生和服務的堅持,不僅提供令消費者安心的商品,也向他們傳遞健康資訊。除此之外,以環保商店模式營運的同時,孫亦成也希望利用回饋和宣導的方式,提升大眾的環保意識。
結合自身多年專長創業
環保商店在歐美國家流行多年,超市會利用塑膠包裝改為紙材包裝、擴大裸裝食品販賣區和租借購物袋等方式達到減塑效果。近年臺灣也開始執行限塑政策,手搖飲料店、超市等商店不再主動提供塑膠用品,孫亦成認為環保商店將會是臺灣未來的發展趨勢,加上自身從事食品行業超過十五年,了解大多數食品應該如何保存、判別和食用,因此決定開設三毛米穀坊。
孫亦成說開設三毛米穀坊前花費三個多月的時間選擇地點,因為環保商店具有特定的購買族群,目前的地址位處南新莊最大都會區,兼具住宅區和商業區,能夠吸引更多客源。開業初期他也會請認同自身環保和健康理念的顧客幫忙宣傳,藉此累積商店口碑,相較於廣告、宣傳單,他認為人際傳播是更加直接且具可信度的。
以堅持原則換取長遠經營
孫亦成說在決定店名時,有朋友認為他太龜毛,加上他對於販售的食品有三個堅持,所以取名為「三毛」米穀坊。而這些堅持一是食品安全,店中所有商品都必須符合法規、經過產地溯源、附有檢驗報告;二是食品衛生,由於五穀雜糧容易引來老鼠、蟑螂,店中需要更加注重環境品質和商品存放;三是服務到位,他認為吃對東西才能吃出健康,因此在販售商品的同時也會提供消費者其相關資訊。
孫亦成舉例有顧客患有痛風,含有普林的豆類不能多吃,其卻認為豆類營養價值豐富所以攝取非常多,造成關節腫大;而若是本身患有位食道逆流、糖尿病和長期便秘者則需少吃糯性食物,但是黑糯米和黑秈米外觀看起來一樣,大多數消費者不知道需要將米粒剝開查看內部顏色才能分辨,加上黑秈米價格較高,因此消費者經常買到的是黑糯米。
除了健康資訊,孫亦成也會教導顧客如何分辨食品是否新鮮,像是銀耳採收經過烘乾會呈淺黃色,放的時間越久其顏色會變得越黃,口感和香氣也會改變,不過有些店家為了繼續販售會選擇使用漂白劑將其恢復原先樣貌,未經漂白的銀耳會有淡淡的花香,而漂白過的銀耳則會有刺鼻的味道。
這些判別技巧孫亦成不只是提供給顧客,店中進貨的檢驗方式也是如此,他說:「我寧可失去客人,我也不會失去我的堅持,因為我是要走長久的。」或許拋棄自己對食品安全和衛生的堅持能夠獲得更多收益,但是如果希望長期經營下去,就不能欺騙消費者。
顧客秋月表示:「我來過三毛米穀坊後就沒去過其他雜糧行,因為在這裡可以學習到很多知識。」孫亦成曾和她分享過熬製紅豆水時紅豆不能破掉,如此比較能夠達到其功效,這是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此外,秋月經常看見店中如何進貨,了解老闆對於食品的堅持,因此對此處的商品感到更加放心。孫亦成說道:「開店可以賺錢,也可以跟顧客分享食品資訊,受到他們的信任,這個是我最感動的。」曾有顧客說接受他的飲食建議後父親血糖逐漸降低,聽見之後他也為此感到開心。
環保商店生存依靠意識抬頭
雖然孫亦成在經營過程中不斷提倡減塑,但是有些商品必須使用真空包裝存放,例如堅果容易受潮和交叉感染串味,若以裸裝販售輕則口感變軟,再則會產生油耗味,重則產生黃麴毒素,而且只要發現有壞掉的部分,整個冷凍櫃的堅果都只能報廢。
三毛米穀坊原先開業時是以無包裝商店模式經營,因為完全不提供塑膠袋而失去許多客源,後來選擇免費出借玻璃罐,卻因為不收押金,四百多個罐子無一返還,甚至一連虧損三個月。孫亦成發現繼續不提供塑膠袋,商店將有可能面臨倒閉,因此目前店中仍有提供,不過如果顧客要求增添塑膠袋時則會選擇婉拒。
以臺灣的環保意識而言,孫亦成認為消費者的認知還有繼續提升的空間。目前店中會有百分之三十的消費者自備容器、環保袋,三毛米穀坊也會將他們總消費金額中百分之二作為回饋,希望藉由回饋鼓勵和持續宣傳的方式提升大眾的環保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