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匠於市集擺攤,提供民眾試吃體驗。照片提供/金匠 |
【記者葉冠妤報導】今年五月中旬,防疫成效向來傲視全球的台灣接連爆發社區感染,這讓台中市審計新村像是瞬間被淨空。店家雖照常營業,生計卻大受影響。疫情下台中市政府針對青年創業基地祭出租金延繳和減免,金匠創辦人鄭家全善用自身廣告行銷專長,將過往就曾著重發展的網路通路升級,推出新產品與跨界合作,將疫情轉換成多方發展的契機。
廣告行銷高手中年轉行賣辣醬
鄭家全三年前舉家從打拼多年的上海搬回台灣,來自重慶的妻子遍尋不著記憶中的家鄉味,夫妻兩人遂著手自己開發辣醬。
在此之前,鄭家全在廣告行銷領域打滾多年,曾任全國電子設計師與中國多家廣告公司品牌總監,行銷範疇包括八十五度C、康師傅、鮮芋仙等食品品牌,也涉及服飾、房地產以及公關活動。然而食品製造業對鄭家全而言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某天他突發奇想,「我幫別人做了一輩子廣告,怎麼不自己創一個品牌?」
取名金匠內含對品牌的期許與信心。金色隱含了最高境界的寓意,匠則代表著匠人精神,也是主打商品「醬」的諧音。
確立產品定位 做出市場區隔
從過往的廣告業經驗,鄭家全深知一個成功的品牌就需要做出市場區隔。因此金匠堅持使用純植物性原料,坊間辣醬中常見的小魚乾、魚露、干貝皆不使用。鄭家全表示,葷食通常需要特殊的防腐技術,拿掉其中的葷食就等於同時拿掉化學添加物與防腐劑。金匠希望透過「減法」帶領消費者回歸食物最單純、健康的本質。
然而創業初期鄭家全隨即面臨辣椒品質不一的問題,他最終放棄在一般批發市場購買,選擇透過小農在霧峰山區種植綠色朝天椒。之後又因台灣雨量不穩,造成辣椒斷貨將近三個月。幾經波折,現在採半溫室栽培,解決辣椒遇水會爛且辣度不足的問題。
起初金匠僅透過網路運營,結果不如預期,他們在各大銷售平台上吃鱉。鄭家全發覺消費者很難對沒吃過的食品產生信心,於是他開始在全台各地的市集擺攤,一個一個建立與客人的信任,也在這個時候注意到了台中市政府的摘星計畫。將近兩百位廠商透過提案,角逐審計新村所釋出的空間,希望獲得比商業出租更便宜的店面價格。
疫情下激發創意 多樣產品同步推出
雖以辣醬和辣粉起家,金匠也陸續推出其他商品,如多種口味的奇亞籽膳食纖維、麻辣花生糖等。當客源慢慢建立,原物料也能穩定供應後,他們卻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
鄭家全轉換思路,善用網路銷售優勢,透過降低免運門檻與老客人的信賴、口碑,解決銷售量的問題。而三級警戒下,餐廳禁止內用,金匠則順應疫情宅商機推出火鍋湯底與即食冷麵,大受好評。於此同時,也有食品工廠找上門,希望使用金匠的辣醬製作冷凍水餃、貢丸。
從廣告公司主管到在站在路邊拉客的試吃人員,身邊的人或多或少有過不解,但鄭家全不以為意,他認為這是全新的人生體驗。「其實請人試吃就像跟客人提案一樣。」透過民眾試吃的回饋,可以精確的審視產品還有哪些不足,彷彿過往在廣告業修改企劃案一樣。
食品業受疫情影響之大,過去所仰賴的市集曝光也無法繼續,但憑藉活躍的思路與隨時應變的勇氣,鄭家全計畫開設小火鍋、滷味店面,讓金匠的辣醬有更多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