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者將疫情危機化轉機

 

刊登在外送平台的便當商品照 照片提供 / 陳貞昱


【記者宋家琪報導】二〇一九年,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各行各業受到不同的損失,原以為去年的疫情已經快要平息,商家可以逐漸彌補虧損,沒想到今年五月份開始,疫情捲土重來,甚至愈發嚴重。而政府為了避免疫情擴散,發布三級防疫警戒,對許多場所進行了限制,其中針對餐飲業提出禁止內用的政策,讓餐飲業者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三級警戒後面臨的多方成本壓力

 在三級警戒規範中,明定了一項「酒吧」必須關閉的規則,對開業才兩個月的酒吧老闆蔡子翔與任職廚師的陳貞昱來說都是不小的衝擊。雖然這間酒吧在營業登記上是屬於「餐館業」,不是八大行業裡有服務生陪侍、供應酒類的「酒吧業」,但在蔡子翔的多方考慮下,還是決定將店面停止營業。

 三級警戒消息來的突然,對陳貞昱來說,最直接的傷害就是因停業而失去的經濟來源;對蔡子翔而言,面對的除了零收入,還有龐大的租金壓力。除此之外,也碰上了食材效期的問題,跟廠商訂的生鮮貨品還來不及製作賣給客人,就面臨停業,只好在警戒實施前一天,將多樣的食材分送給員工。

 雖然店家也有利用真空包裝將一些食材冰入冷凍庫妥善保存,但解禁的日期遙遙無期,受限於食物的保存期限,最後還是可能以回收的方式處理。這些種種的因素對蔡子翔而言又多出了許多成本。

外送商機也是一種危機

 蔡子翔在店面停業一個月後,決定化被動為主動,開始販售外帶的便當製造收入,但一開始的來客數並不多,在看見外送平台的商機後,決定與他們合作。在嚴重的疫情下,許多行業都在虧損,但外送行業提供的送餐服務因為能減少民眾外出、與他人接觸的風險,成為少數在疫情中大幅成長的消費型態。

 對餐飲業者來說,在外用餐、購買餐點的民眾減少,看見外送平台上訂單的需求量增加,多會為了經營,轉而找上外送平台合作,希望能增加收入,彌補虧損。

 然而外送平台對每一單的抽成費用高達百分之三十五,雖然讓餐飲業者有更多曝光、可以增加收入的機會,但這樣的抽成費對店家本身也是一種壓力、打擊,面臨著產品價錢設高可能會乏人問津、價錢設低會讓利潤無法支撐經營的兩難處境。

社群增加曝光率 成功推廣

 蔡子翔認為不能只依靠抽成高的外送平台維持經營,於是決定多創造一個機會,就是使用經營社群方式,讓曾來消費過的客人或是在廣告受眾內的對象都可以看見,將販賣的便當推廣出去。

 並且鼓勵客人使用社群網站做訂購,採直接預訂、來店取餐的方式,除此之外,也為在距離限制內訂購便當的顧客,親自提供外送服務。而大多數的客人也幾乎都是直接向店家做訂購,因為這是最能直接支持這間酒吧的行為。

 現在疫情稍微趨緩,回顧那些日子,陳貞昱表示,雖然有不好過的時候,但看見客人購買完便當給的好評回饋,也讓他未來有更多的動力研發出美味的產品。而目前蔡子翔在符合防疫的規範下,已決定開放內用,並在疫情之中,逐漸找回穩定的經營步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