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學生親手製作作品。
圖片提供/新泰國中
|
【記者鍾佳紜專題報導】教育局希望有效推展生活科技課程,因此在一〇八新課綱中,新增第八個領域為「科技領域」。對照以往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體認到生活科技課程的式微,而新泰國中在生科的教學計畫上,依循教育部所創辦的DT教育聯盟,強化在生科領域教學上的資源共享。試圖運用相關學習,擴大學生們的跨領域能力,期盼讓學童擁有足夠的表現舞台。
形成策略聯盟讓資源共享
教育局已於二〇二〇年初,推出生科課程為主軸的相關計畫,例如:D.School跨域實創教學計畫與生活科技教學的Techshop計畫。此次DT教育聯盟的成立模式是由一所D.School的學校,加上三所Techshop的學校,以及其他六間跨學制學校,形成一個策略聯盟的概念。
新泰國中教務主任許智凱說明,由於以往的計畫都是各校的獨立作業,教育局希望有效推展生活科技的課程,打造專屬新北市的生科教學特色。所以,教育局規劃將一間間獨立學校的D.School與Techshop的教學部分,結合成一個策略聯盟的概念,進而達成資源共享。
為了符合教育政策,新泰國中透過地緣關係,與鄰近的學校組成「新莊創想」聯盟,讓聯盟的整體發展可以更健全及完善。策略聯盟的理念也呼應了十二年國教的願景,自發、互動、共好,在生活科技教學的方面,響應資源共享,希望對於老師的「教」、學生的「學」,都能夠將學相長。
從MIT到DIT
DT教育聯盟是主打將MIT(Made In Taiwan)轉型為DIT,所謂的DIT是指Design In Taiwan,也就是由台灣來設計。許智凱說:「在以前,台灣的教育偏向老師說、學生聽。有了生活科技課程後,孩子在學科所學到的物理、美學的概念,它可以融入到設計的元素裡,還有應用到物理或化學上所學到的知識,去設計他所創造的作品。」
新泰國中最核心的教學價值是讓學生們可以學以致用。新泰國中生活科技黃惠敏老師表示,學生們在動手製作的過程中,每個作品的呈現方式非常豐富,也意味著設計的多元性。在舉辦校慶時,學校會把學生們的成品在校內展出,讓大家票選出最好的作品。利用這些發表機會,讓學生們主動介紹自己的成品,進而充實他們的表達能力。
許智凱說:「所以,這就是與以往的舊課綱差別在於,我們會多給孩子一些空間和舞台,我們希望成就孩子,希望讓孩子們有成功的經驗,然後把這些經驗在畢業之後可以帶著走,就是終身學習的理念。」
打造綠能遊樂園
「新莊創想」聯盟的主題為打造一個「綠能遊樂園」,在聯盟內的每個學校皆會負責一個小主題。譬如:新泰國中負責綠能屋、五股國中負責能源無人餐廳、福營國中負責風力發電、崇林國中負責綠能車、佳林國中負責太陽能雲霄飛車、林口國中負責自動門。
預計在二〇二一年初時,將各校的主題組合完畢,再進一步做細部的修正。而最後的作品將於二〇二一年三月左右在聯盟內的學校輪流展演,由學生們主導講解。許智凱表示,如何去表達、如何推廣自身作品,是對學生的一種能力考驗,同時也是成長過程的必經之路。
因為聯盟的教學計畫,必須花額外的時間留校施作,所以無法推廣到全校學生一同實行。因此,新泰國中會挑選對生科具備一定相關能力,或是校內生科競賽得名的學生,來參與此次的聯盟教學。校方依循著適性發展去教導學生,同時也落實十二年國教的精神。
以新泰國中為例,一個聯盟團體包含老師,人數大概為六至七人。在執行計畫前,校方會事前針對學生們做培訓,讓他們接觸計畫時可以比較得心應手。讓學生們從自己的興趣去發展、實際動手操作,老師則是扮演輔助者角色從旁指導,使學生們有足夠的空間發揮創意。
培養跨域能力 與生活情境結合
教育局希望透過DT教育聯盟的計畫試圖讓學生還是和老師都能夠培養跨域能力。生科的作品不只是單純將作品呈現出來,而是必須融入不同元素,所以希望指導老師也能夠具備一些跨域能力,而不是只堅守在自己的領域上。
黃惠敏表示,老師在設計課程上,需要與生活情境做一些融合,讓學生們有感。「因為我們發現,學生們在學習上的無感,是認為所學的相關內容與自身無關。但是,如果能與生活情境結合,讓學生們發覺這些是生活周遭會遇到的事情,他們就會比較有感受。在有感受的情況下,可以引起學生們的學習動機,進而願意接觸並自行發覺他所想要的東西。」
許智凱說:「希望孩子所學的知識能與生活做結合,例如綠能的概念,其實是未來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所以希望課程的安排與學習,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在校所學的內容能與生活情境融合,這會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事情。」